本报见习记者 赵克 章丘芯子表演是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扮玩活动之一,起源于明朝。之所以叫“芯子”,是因为表演时演员被固定在架子上,看起来有些像烛台上的灯芯。章丘芯子的表演内容大多取材于戏剧情节或神话故事。作为民间文艺,章丘芯子可谓“明星”,上过央视星光大道,入选国家“非遗”,摘过“山花奖。” 芯子表演多种多样 冯照宝是章丘市文祖镇三德范村的芯子队领队,组织芯子表演已经好多年了。冯照宝说,章丘文祖镇的芯子表演可谓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明朝,起初人们为了驱除邪魔企求吉祥,将男女儿童扮成天神形象,在扎制的平台上或者方桌上舞动,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娱乐形式。 冯照宝介绍,芯子表演方式也颇为独特,大人把铁架固定在腰间,装扮好后,只能看到一根铁杆从怀里伸上去,铁杆上镶着一个铁片,只能允许一个五六岁的小孩站在上面,孩子被牢牢地捆在杆上,身着彩色戏服,随着大人的走动上下颤动着,这是芯子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芯子表演虽起源于章丘,但每个村的表演形式略有差异。”冯照宝对记者说。芯子又可以细分为“桌芯子”、“转芯子”、“单杆芯子”、“扛芯子”、“车芯子”等类型。“俺们村的芯子绝活是转芯子和双杆芯子。” 其中,双杆芯子是由两根三米长的杆并排组成,两根杆共同抬起一只稍大的铁盘,里面安着一个“磨盘”,因为需要抬的道具更多,所以芯子用双杆抬起来,每根杆都用红绸子包起来,转盘上也拿红、绿绸子包一圈,盘上以鲜花点缀,孩童们身穿多色戏服,化着彩妆。因身穿多种颜色搭配的戏服,多在过年或重大节日进行表演。 “灯芯”表演者是五六岁小娃 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哪种芯子表演,“灯芯”的表演者都是小孩子,而且表演难度不小,需要多次训练。 “就拿转芯子来说,需要两个小孩子共同完成。小孩子要站在圆盘上,双腿伸入一条裤腿里,另一条做成假腿,男孩假腿伸向前,女孩假腿曲在后,戏服垂下,看上去孩子们都像单腿独立于芯子上。”冯照宝说,表演的时候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也有一些安全措施。比如在杆中间固定一根钢筋,焊接上一个铁片,铁片往上还有一个架子,用来固定住孩子。叉也做成T形,表演之前两人叉住孩子的胳膊,目的也是为了安全。 “俺们村表演的娃都在5-6岁之间,体重在50斤上下,不能太胖,通常一般先是把他们举到杆子上试一试。”冯照宝说,这种民间文艺需要培养的是真正喜欢芯子表演的小孩。
芯子摘获 民间文艺最高奖 作为一种民间表演形式,章丘芯子可谓一颗“明星”,2006年,章丘“芯子”代表队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队参加第八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展演,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这是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 除了“山花奖”,章丘芯子还上过央视星光大道。2008年6月,章丘芯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后,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2009年度首场比赛,章丘的选手孟彦在节目“家乡美”环节中重点展示“章丘芯子”。 “我们必须对芯子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发展和创新。”文祖镇宣传委员王淑镇说,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表演形式上,综合了其他芯子表演,进行创新。 据王淑镇介绍,在十艺节期间,“三德范芯子”将在济南举办多场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章丘,了解三德范芯子。文祖镇非常重视民间艺术的搜集整理工作,在芯子的发源地三德范村,成立民间艺术领导小组,组成以老年艺人为骨干的芯子表演队伍,不断探索表演技艺,提高表演水平,促进芯子表演技艺的提高,弘扬民间优秀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