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枣庄6月17日讯(见习记者 韩微) 日前,山亭区凫城镇教委按照省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为二百多名原民办代课教师办理了注册登记。一些原民办代课教师时隔几十年后,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身份”,这让他们欣喜不已。 凫城镇教委冯主任告诉记者,本次统计中年龄最大的有74岁,平均年龄也有50岁。很多当年的代课老师,现在都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冯主任还强调说,因为时间相隔久远,这次统计时不仅要办理人提供与学生的合影照片、个人表彰证书、自制教具等原始物证材料,还要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职公职人员进行现场的书面证明,并且证明人必须是当年自己所教过的学生或共事的同事。如果不能提供原始物证材料,可以由乡镇(办事处)调查摸底工作小组对证人证言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在个人无法找到证人作证明的情况下,可由个人做好资料补充,说明缘由记档在案。 家住山亭区凫城镇褚峪村64岁的郭纪元老人介绍说,自己任教于是1970年到1980年之间,是当时村子里唯一一所学校的语文老师。后来因为村子里能识文断字的人不多,就被调到村里当会计,从此放下粉笔拿起了算盘。他说,当年教师这个工作上不了台面,不像现在的教师们那么受尊重,工资也很低。本以为教师这个身份早就没了,没想到今天还有机会能够重建档案,以后除了农民也有“第二身份”了。和郭纪元老人一样,在1976年到1986年之间当过老师的张兴臣老人也是因为能够识文断字而被调到村里当会计,丢了教师身份。他说,当年一起教书的同事继续做老师的,现在都桃李满天下了,如果这次能够重得教师身份,还真想再走上讲台继续教书育人。 据了解,此次的民办代课教师人员统计工作是由山东省教育厅统一规划的,主要是为省委、省政府制定妥善解决原民办代课教师问题的政策提供解决依据,给这些原民办代课教师建立教师档案,让老教师有了教师身份。登记人群限定在以下四个范围内:1985年民办教师登记时清退的人员,以及1985年以前离开教师岗位的人员;1985年至2002年各地自行聘用的代课人员;2002年以前农村公办幼儿园的教师;六十年代初下放的公办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