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少风险大,日照金家沟村百条渔船如今少了一半多 |
渔民“断代”,最小的已35岁 |
| |
- 2013年06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日照金家沟村渔船船主金建华有些惆怅,他期待9月份能有好收成。 本报记者 刘涛 摄 |
|
本报记者 彭彦伟 6月1日12时起,黄渤海区迎来了第19个伏季休渔季,这也就意味着今后的3个月里很多渔民失去了常规的经济来源。本报记者前往日照、威海、烟台等地探访,了解渔民在休渔期的生存状态。 今年38岁的金立磊是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路街道金家沟村第二年轻的渔民,17岁就下海的他已经在海上漂泊了20多年。刚开始只要下海就挣钱,而在刚刚过去的捕鱼季,金立磊赔了五六万元。金家沟村原先有百余条船,如今剩下不到五十条。挣钱少,干活累,捕鱼让年轻人避之唯恐不及。 船老大自嘲收入不如雇工 虽然正值休渔季,但金立磊并没有闲着,补网、修船,为下一季出海捕鱼做准备。 说起这20多年的捕鱼生活,金立磊感叹越来越难干,“之前只要下海就挣钱。”金立磊有一条60马力的船,在刚刚过去的捕鱼季他干了5个月左右,毛收入不到30万元。雇了4个人,每人每月的工钱在8000元左右,4个人5个月的时间总工钱在16万元左右,柴油的价格在10万元左右,家里还雇着工人补网,工钱大约在3万元左右,修船的费用大约在1万元。 今年雇的工人有一个在船上出现意外腿部骨折,“现在还在治疗中,已经赔付了2.5万元。”这样算下来,他这一个捕鱼季不但没挣到钱,还往里赔了五六万元。 “我们都是一起出海,船的型号以及雇的人都一样,收入也基本差不多。”今年47岁的金立柱说。 “近海根本没货。”金立柱说,海上资源越来越少。只能加大船的马力往深海里捕捞来弥补。他的船也从刚开始的12马力增加到现在的60马力,油钱比从前多了不少。 “3年前雇一个捕捞工每人每天在100元左右,今年上升到300元左右。”金立柱说,“我们辛苦捕捞一季,还不如雇工挣钱多。”
“海上太累,一年到头没时间休息” 金立磊今年38岁,是村里第二年轻的渔民,“还有一个35岁,他年龄最小。”金立磊说。金立磊17岁跟着父亲出海,父亲今年刚60,由于身体原因早就不能下海,现在一家企业里打零工。 老一辈渔民即将“上岸”,而年轻一代却没人愿意再捕鱼,“太累,风险太大,我也不会让孩子再从事捕鱼。”村民金建华的话道出了大多数渔民的心声。金家沟村现在最年轻的渔民35岁,再往下就断了档。 “一年中就算休渔季也还要补网、修船,一年到头没个休息日。”金建华说,“腊月廿九、三十收网,正月初二就要下海,过年都休息不了几天。”劳累风险的环境加上挣的越来越少,不少渔民已经选择退出。据了解,短短十年,金家沟村从当初的百余条船到现在剩下不到五十条。 虽然人工费日益上涨,但想雇一个好的捕捞工却越来越难,“年轻人现在根本不干,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也不能干,总是那些人,每年还有人选择退出。”金立柱说。除了人工,还有一个劲上涨的油价,“从之前的4块多到现在的7块多,幸亏现在国家还有一部分燃油补贴,要不然没几个人能坚持下来。”金立柱说。
常年海上漂,老了难出海 虽然现在捕鱼挣钱越来越难甚至还面临赔本的危险,但是让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大半辈子的渔民们突然跑到陆地上营生,他们还真不知道干什么。“除了捕鱼也不会别的技术,就算是出大力,到了这个年纪身体条件也不允许了。”今年46岁的金建华说。 由于常年在海上漂泊,渔民们的身体普遍都不是很好,基本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毛病,“我的两个膝盖不好,蹲下的时间一长就站不起来了。”金建华说。在记者采访的5位渔民中,他们的手指关节明显要比一般人粗很多,并且都有些变形。 一般说来,渔民最多干到50多岁,“一过50,身体反应就越来越厉害,根本没法出海。”金立磊说。至于不出海以后能干点什么,金立磊告诉记者,也就和他父亲一样,给人看个大门,打点零工。金立磊的父亲今年刚60岁,牙齿已经基本掉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