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从协和医院辞职后,于莺想搭建社区全科医生平台。(资料片) |
|
本报深度记者 寇润涛 6月16日早上,于莺上完最后一个在协和医院的夜班,与同事告别后离开了。 父母曾劝她不要辞职,大医院稳定踏实有保障。于莺发现“跟爸妈谈理想是不现实的”,于是使出绝杀技:“在这儿,女儿40岁还得上夜班。”果然这话一说,父母再也不反对了。 连轴转的夜班让这个7岁孩子的母亲吃不消,而真正让她决定离开的是,“不和科研考核大夫的评判体系玩了,我玩不过。” 此刻,她名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的微博已经聚拢了219万粉丝,但急诊室却不再有女超人。 “职称怎么办?不办” 临走前,于莺还和同事开玩笑,“我的梦想就是不要有太多人管我,现在实现了!” 看着于莺能释怀,护士王争说很羡慕她,“她是非常典型的射手座,而且还是O型血,按照血型性格理论,她就是那种热情、冲动、乐观、嫉恶如仇的人。” 今年39岁的于莺,上海人,十年前协和医科大学博士毕业就进入了协和医院急诊科,成了一名急诊室主治医师。 看惯了临床医患矛盾,也见多了各种不为人知的急诊室故事,“冲动”、“嫉恶如仇”,这些字眼用在于莺身上,同事们认为“一点不为过”。 有一次,120急救车辗转多家医院后,送来一个意识不清的患者,但抢救室没床位,于莺接着就发微博说:“全市急救资源不联网,病人找床只能凭运气,神奇的医疗啊!” 看着一排排等待挂号的人愁眉不展,于莺又发微博《协和医院挂号攻略》,称要么“充分利用各种关系”,要么“准备好杯子、扇子、小马扎,一大清早来挂号”,实在不行“找医生加个号”。 这个“挂号攻略”在微博上被转发8000多次。 “女超人的微博火了,但是她也把别人惹火了。”王争说,一次开周会,领导问于莺:“现在有这么多粉丝,是不是很得意?”散会后,一位同事给于莺传达了领导的意思,“上班时间不要发微博”。 令同事没想到的是,“这位女超人当时瞪大了眼睛,说:‘人总要吃饭喝水,我蹲坑拉屎时,可以发微博吧’。”王争说。 这应了她的微博签名“为所欲为,天马行空,无组织,无纪律”。王争说:“为了好好地做一个医生,或者能帮助别人的事,她永远都处于备战状态,不惜毒舌去冒犯患者、同事甚至上司。” 有一次,医院科室开科研会,科研负责人提出几十个项目题,大家逐一认领。于莺发微博:“场上氛围融洽和谐,互帮互助,你推我让,谦虚客气,尊老爱幼,个别谁都不待见的题目直接给了今天没来开会的同志。坐我边上的帅哥说:真像分赃!我笑了笑:还有栽赃呢,原则是一个都不能少!” “她其实想表达的是,科研不是强制的,如果没有兴趣的话,会做得好吗?”王争说,“于莺并不是想和领导作对。”就像于莺之前经常抱怨,她针对的只是现在医疗界的官僚体制。 同事眼里,于莺当了十多年的主治医生却没评上副教授,只因为没有在SCI上发表论文。 “于莺经常说,让一个临床医生去写论文,有时会有造假的成分,她不愿造假,也不愿牺牲和朋友、家人相处的时间。”王争说。 用于莺的话说,“看片子,看病历,甚至趴在大便和浓痰前,去找异常东西,都是很好玩的事儿。职称这东西说来说去,无解。怎么办?不办。再说吧。”
5块钱的号,随便挂 “于莺出名后,曾经专门去问过一名号贩子‘有没有急诊科于莺大夫的号’,结果号贩子摇摇头就走了。”同事小章回忆说,“我们都问于莺火了后有什么感想,她说她就是5块钱的号,随便挂,连号贩子都懒得搭理。” 对于219万的微博粉丝团,于莺看得也很淡,“这些能说明什么?能让你明年进副高?还是能一会儿买彩票中奖?还是能说明你每天都有粉丝来给你送餐,每餐都是鲍鱼燕窝?” 网络之外,于莺还有普通人的烦恼。工作之余,她经常给同事抱怨说:“累,身体累,心也累。孩子上小学了,诸事都得操心。工作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扛不住领导老找我谈话啊。” 王争说:“当医生,看多生死,周围很多人,有的有钱,有的穷困,他们都缺少快乐。穷人缺快乐,是因为生活压力太大。有钱人缺快乐,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 这个平衡点,很多人在寻找,于莺也是。结婚生子,在通州贷款买房,同事们觉得她是一个聪明的女人,将工作与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 下了班的于莺,一年四季穿着牛仔裤,烫染的头发随意一扎,披在肩上。 每天在“与时间抢人”的急诊室忙完后,“澡堂”成了她卸掉工作包袱的地方。洗完一个澡后,她变回自己,还有“妞妞”的妈妈,老公的妻子。 于莺和其他女人一样有着小快乐:和女儿一起在玩耍中成长,和老公在柴米油盐中相爱,每天和所有人一样想着带女儿去吃什么好吃的、怎么让老公多做点家务而自己偷懒一点……她幽默、独立、乐观、善良,她也在生活中自省:反省自己有没有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生活环境、反省自己有没有“太厉害”给老公造成一定的困扰。 2012年于莺的女儿要上小学,老公建议让孩子读单位关联学校的重点小学。结果,于莺不同意,担心孩子在那里不能自由自在地成长。她设想过,女儿将来可能是个画家,可能是个销售员,可能就是个开出租车的,那都无所谓,只要快乐就行。 而从2012年开始,于莺就开始琢磨着要离开医院了。 总要连轴转的工作让于莺开始吃不消。“一个夜班,从下午4点半到第二天早上8点,像她那样30多岁的女医生,下了班以后,走路都是飘的。”王争说,“累的时候,于莺就冲着现行的制度发发牢骚,工作多有不如意。” 对于于莺辞职,曾与她一起出书的李开云倒是很理解。在他看来,女人的职业角色中,“妈妈”这一角色永远排在第一位,而且他觉得公立医院的医生价值体现也存在问题。 李开云说,即便是像协和医院这种全国闻名的大医院,“一个刚来工作的研究生,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但很少有人敢于离开,因为光学医就耗费了七八年,而且多数人都对医生这个职业有感情了。”他说,他分明看见,于莺走出急诊科的那一刻,泪流满面……
不做医生,我什么都不是 辞职后,于莺想探索建立社区全科医生个人平台,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然后,触动有关部门把钱投向社区做疾病预防,而不是建超级航母医院,或者盖壮观的门诊大楼。 作为一位医疗界以外的旁观者,李开云眼里的于莺无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他说:“她看得透现行体制的‘病症’,也给得出诊病之‘方子’,但显然她耗不起等待医改的时间。” “当然,目前我国民营医院的整体环境也不好,但是我不入地狱谁入?”李开云说,他支持于莺,“作为探路人,她只是比其他人更早选择了一个正确的业态试水,来吃螃蟹,来当民间试验田。” 与此同时,近期多地出台新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如广州发布文件在规划、用地、经费、医保、人才等方面完善社会办医政策环境,南京则表示将探索医师多点执业模式。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认为,于莺的辞职反映了当前中国医生考核体制的痼疾。目前我国公立为主导的医疗行业中,医院评职称不以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作为标准,只以发表论文数作为依据。 朱恒鹏介绍说,如果允许自由执业,没有编制对医生的约束,医生取得执业资质后就可以开诊所,或是在医院执业,通过市场化的经营和患者的选择,提升优秀医生的收入。这也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医学院,使好医生的供给增加。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他解释说,比如,通常在大医院,专家级的医生每天几乎要看一百多个病人,平均每个病人也就3-4分钟门诊时间,并不都能充分提供好服务。而医生多点执业普及后,能够建立一个市场化的价格机制,让有闲的人去排队,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排队。 随着越来越多的像于莺一样的医生离开体制,这些掌握技术的医生可以和出资人成立更多的医疗机构,来满足患者的需求。朱恒鹏说,当民营医疗机构逐渐成为重要医疗力量,这个“大气候”会倒逼医疗体制的改革,“唤醒沉睡的人,围观装睡的人”。 不过,不管医疗体制如何变迁,于莺将继续自己的医生之路,她说:“无论怎样,医生还是我的根本。对不起,我真的想,我就是一个大夫。离开这个,我什么都不是。” 于莺已经接到一些民营医院的邀请,但她还在求职的路上,“我心里清楚,他们看中的是我大V光环还是看中我敢想敢闯要做全科医疗-健康管理-家庭管理的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