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尔夫、水晶杯、吃烧烤,古人生活很穿越很时尚 |
王莽卡尺拉风又雷人 | |
- 2013年06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汉代五寸矩尺 | | 新莽铜卡尺 | | 宣宗行乐图 | | 古代“高尔夫”捶丸 | | 伏羲女娲持规矩图 | | 战国水晶杯 | | 汉代釉陶烧烤炉清赏 |
|
本报记者 张向阳 说古代人生活很时尚,可能你会不太相信,可是看看王莽卡尺、汉代矩尺、古代高尔夫、战国水晶杯、唐代手提袋还有烧烤炉,就会发现古人的生活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透过这些年代久远的文物,不但能看到古人的某些生存状态、审美情趣以及当时的科技水平,也反映了中国古人高超的智慧和技艺。
◎新莽卡尺,现代游标卡尺始祖 游标卡尺是工业上常用的测量工具,也是现代工业仍在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测量工具之一。据著名青铜鉴定家张颂斌先生介绍,一般认为游标卡尺是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产生的测量工具,英国在1973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中,就记述游标卡尺是法国数学家维尼尔·皮尔在1631年发明的。然而,让很多人感到穿越的是,在汉代就曾出现过与现代游标卡尺几乎完全相似的卡尺,它比西方科学家制成的游标卡尺早1600多年。 张颂斌说,1992年5月在扬州一座东汉早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铜卡尺。 此铜卡尺由固定尺和活动尺两个主要部件构成,卡尺通长13.3厘米,固定卡爪长5.2厘米、宽0.9厘米、厚0.5厘米。固定尺上端有鱼形柄,长13厘米,中间开一导槽,槽内置一能旋转调节的导销,循着导槽左右移动。在活动尺上有一环形拉手,便于活动尺移动。使用时,右手握尺,拇指牵动环形拉手,左右移动,使用方式与现代卡尺完全一样。这件铜尺既可测器物的直径,又可测其深度以及长、宽、厚,均较直尺方便和精确。惜因年代久远,其固定尺和活动尺上的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已锈蚀难以辨认。 东汉青铜卡尺与现代游标卡尺相比较,除了在测量精度上有一定差距,卡尺长度短于现代的以外,其原理、性能、用途和结构与现代游标卡尺已经非常相似了,都是用于测量和加工圆柱体和球体以及不规则物体的。从中不难看出,我国出土的汉代铜卡尺即是原始的游标卡尺。另外,在国家博物馆和北京艺术博物馆各收藏一件王莽时代的新莽铜卡尺,它们都有计量刻度和纪年铭文,两者均比扬州出土的铜卡尺略长一些,卡爪则稍短些,其外形、构造和组合部分基本相同。 保存在济南市博物馆的洛庄汉墓出土的随葬车上,伞盖的青铜杆活套就配合很好,推测与当时先进的测量技术有直接关系。张颂斌认为,在考古工作中就有商代古车出土,甲骨文和金文中也有“车”的象形文字出现。当时,在造车技术中车轴和车轮内孔的配合,都需精密测量,或许当时已经有更原始于汉代铜卡尺的同类测量工具。
◎“五寸之矩”,建大工程误差仅1/16000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是画圆的工具,‘矩’是画方和测方的工具,‘矩’上有刻度,就叫作‘矩尺’。”据张颂斌介绍,珍藏在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一件东汉时期的“矩尺”距今2000年了,这件“矩尺”,青铜制,长11.6厘米,有刻度,分为五格,每格约2.31厘米,正合汉代长度的一寸,我们称为“五寸矩尺”。由于“矩尺”是测量工具,一般不作为随葬品,所以出土极少。安徽省曾出土过一件战国时的青铜矩尺,边长为一尺(战国一尺),国家博物馆也收藏有汉代的青铜矩尺,边长也是一尺(汉一尺)。史料《荀子·不苟》有“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的记载,意思是说小小的五寸矩尺,可以测量各种大小不同器物的直角。这件五寸矩尺,不仅说明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这件文物的珍贵。 《史记·夏本纪》有大禹治水“左准绳,右规矩”的记载,“准”是测水平的工具,“绳”是打直线的(墨线)工具(也有的学者提出是垂线),可见祖先很早就使用这些延续了几千年的基本的工具了。汉代画像石中,常见有女娲、伏羲手举规矩的画像。女娲、伏羲都是传说中的人类始祖,画像表明,早在汉代,人们就已经认为规矩来自遥远的始祖,画像除了表达他们认为的规矩的起源之外,还表达了汉代人对祖先赐予的先进测量工具、劳动工具的一种崇拜。 张颂斌说,正是有了这样貌似简单的工具,才能造出古代高大建筑,汉以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甚至更古老的造车技术。张颂斌举例说,徐州龟山汉墓,两条长达56米的平行石凿甬道,沿中线直线偏差仅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相距19米,夹角误差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这样精确的测量技术,无不出自这些古老、原始而又准确的测量工具。
◎古代高尔夫,皇帝玩的奢侈运动 2009年,首都博物馆收藏了山东东平的收藏爱好者姜爱国捐献的六件宋代绞胎捶丸,这些捶丸可谓古代的“高尔夫”。 据姜爱国介绍,这些捶丸均是从山东东平县州城(宋代被称为郓州,为当时著名的文化古城)收集而来。捶丸,宋代的文献中称其为“击角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体育运动,来源于唐代的“步打球”,这种用具距今已有1000多年。但是到了宋代,由原来的对抗性竞赛逐渐演变为非对抗性比赛,因此,运动的名称也由“步打球”改为“捶丸”,“捶”即击,“丸”即球。这六件宋代陶质绞胎捶丸就是当时进行“捶丸”运动所用的球。 西方体育史家认为高尔夫运动起源于苏格兰,也有人认为起源于荷兰。据介绍,捶丸流行在宋、金、元、明时期,与现代高尔夫球玩法相似。在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间,有一位名为宁志斋的老人,著《丸经》2卷共32章。《丸经》内容从比赛规则到挥杆要领,都进行了详细记载。 姜爱国说,看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明朝《宣宗行乐图》,任谁都不免要惊呼:“哪来的古装人物学打现代高尔夫?”明朝杜堇所画的《仕女图》中,老松树下,两个丫环权充杆弟,三名仕女优雅推杆,也算是女性打高尔夫的老祖先吧?在山西洪洞县发现的一幅壁画上,就画着元代人玩捶丸的场景。 2002年4月,泰安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在清理岱庙西城墙遗址时,在地表下发现了一组宋代石刻,其中的一幅《捶丸图》尤其引人注目。图中儿童右手拿着一个球,左手持棒上举,棒端呈弧状弯曲,棒柄自上而下逐渐变细,球棒整体呈“L”形,极像在打高尔夫球。专家鉴定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有关捶丸运动的图像记载。 据《丸经》记载,在宋代最爱此游戏的帝王当数宋徽宗与金章宗。有学者认为,近年来“高尔夫球运动是由蒙古大军在13世纪西征时带到欧洲”的说法已经越来越得到学术界的认同,《捶丸图》的出土证明了高尔夫运动很可能起源于中国。
◎战国水晶杯,很穿越很梦幻 在杭州博物馆珍藏着一件战国时期的水晶杯,它高15.4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4厘米,酷似今天我们使用的玻璃杯。它在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桥村一座战国土墩墓里出土,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最大的一件,是国宝级文物。 这件水晶杯是用整块优质天然水晶制成的,制作技巧与工艺水平令人惊叹。通体平素、简洁、透明,没有任何纹饰。略带一点淡琥珀色,杯子表面经过抛光处理,中部和底部有水晶的自然结晶形成的絮状物。古代工匠如何做出这么精美绝伦的杯子,让人难以置信,怪不得有网友惊呼:穿越!简直是穿越! 专家称,古人使用水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曾多次伴有水晶制品出土。商周以后,水晶制品的制作更加精细生动,春秋时期已有水晶生肖雕件出土。这些器物采用圆雕的加工手法,技术上较之仅为钻孔和弧面打磨的工艺难度更高。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玉器工艺和加工工具的不断进步,水晶杯的制作工艺水平是可能达到这个高度的。
◎汉代烧烤炉,古人也爱吃烤串 古代人喜欢吃烤肉,这在出土文物中可以找到证据。南越王墓出土了三件方形铜烤炉,烤炉四角上翘,底面有一定的弧度,四边有回廊形遮沿,内有铜柱支撑,一件四角外有熊形足,有舖首,两侧有穿系,用铁链吊系。如此造型的烤炉非常罕见,它表明2000多年前的先民对“烧烤”钟爱有佳,连烤炉都做得这么讲究。 有资料显示,2012年3月,四川发现了一件长约20厘米、宽高都在10厘米左右的陶器,远看像个小水槽,但它肯定不是水槽,因为没有哪个水槽会在侧面开出六道小口子,底部还有七个圆孔。这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甚至难倒了众多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最后,大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它是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时期的烧烤炉。 此外,也有媒体报道,西安的民间收藏家珍藏有两件东汉釉陶烧烤炉,一件釉陶烤炉通上方的两排烧烤架上,分别放置有六只蝉;另一件釉陶烤炉上方有两排烧烤架,左边放着四只仔鸡,右边放着四只小鸭。这两件釉陶烤炉或许是汉代人喜欢吃烤串的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