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位于山东北部渤海湾西南无棣境,属更新世火山喷发堆积而成,因其形如碣而得名。曾几何时,此地松林秀美,香客不断,延至明清两季,蔚成鲁北一大人文景观。方圆数百公里的鲁北平原,坦荡空旷得没有半点跌宕。然而,就在这大平原东北部的无棣县境内,却有一座山丘,远远望去,像是一个硕大的麦秸垛。山并不高,周围也不大,但因其兀立在渤海滩的广袤与无垠而显得高俊和霍然。不过令人神往的还不仅仅是她的一峰独秀,更在于她是一座历史名山。 相传曹操东临碣石 观沧海 史上对于碣石的记载,从唐朝起就有人在考记碣石二字,考记秦始皇、考记秦二世、汉武帝哪些有作为的皇帝们曾登临、刻碑的碣石,跟《尚书 禹贡》所载“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的碣石记载是否一致。 碣石山山体不大,但由于方圆数百公里尽为平原,独此一峰耸立挺拔,景色宜人,也就格外突出,引得文人墨客到此游览观光,赋诗颂咏。 诗歌记载最早的是唐人刘长卿《晚泊无棣沟》“无棣何年邑,长城接楚关,河通星宿海,云近马谷山,僧寺白云外,人家绿渚间,晚来潮正满,处处落帆还。”诗中所言马谷山,后经人考证正为现无棣境内的碣石山。 唐永徽年间,刘文伟在无棣县任职,经实地考察,“以马谷山在九河入海处,断为碣石无疑。” 明代清初大地理学家顾炎武实地考察山东十余年,利用志局,“郡邑之书颇备”的有利条件,参考诸家著说,尤留心当地山川古迹调查,在《肇域志》中写道:九河故道,俱在德、棣之间,而碣石不当复在他境。”就此,后人所著《山东通志》、《无棣县志》、《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史志,均认为马谷山即为《禹贡》里面的碣石山。 然而,碣石山被后人所关注,与曹操的登临却密不可分“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相传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凭风怀古往昔事 文人墨客诗作多 碣石山一带景色宜人,无棣居民经常到此观光游览,文人墨客也多再次赋诗颂咏,把山光海色描绘得格外绚丽。 明朝海丰县的著名诗人杨巍就曾多次写诗,描述碣石山及其附近的景色。如《登马谷山》诗有云“平地突出一峰,登临若立碧芙蓉,盘河水绕疑奔马,古洞云深见蛰龙。景落沧溟高气象,路经瑕苇少行踪。老僧已许岩头往,为我先栽万个松。” 在《无棣县志》中,记者还找到了明朝人呤咏碣石山的诗篇。如孙重光《马谷晓黛》一诗便刻画出山中晨景的美妙所在,表现了当时游人的欢愉情怀,其诗云“旭日光摇瀚海波,宿烟破处涌青螺。元规不但南楼兴,灵运将如屐齿何。天畔晴峦孤对酒,洞中仙弈几来柯。坐间便有山间乐,绝胜巢由枕碧阿。” 李志行的《等马谷山即事》写的同样精彩,“北巡拥节归昭遥,傍海一峰出离潮。十里周遭盘绿野,千寻耸峻炫青霄。”李志行是河南项城人,曾在滨州担任军职,他以一个外乡人的目光来观赏碣石山风景,将绿野孤峦、山光之路收拢于笔墨之间,确有其独到之处。 凡是历史名胜从来都不缺文人诗作的渲染与烘托,很多自然景观都是通过人为描绘而显名于世。碣石山虽然称不上奇异秀丽,但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却赋予了它特殊形象。 曲径通幽处处景 登高放眼沧海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6月18日,记者追寻先人足迹登临碣石。车出无棣县城向北行驶约半小时,不知何时树丛间有突山隐现。到达碣石山镇,记者从山北启程,沿山路拾级而上,“碣石山”三个大字赫然入目,此碑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体巨大、肃穆壮观,上刻毛体草书“碣石山”三个大字金光闪闪。 临碑文绕道向上,走过碣石门,开始步入火山口遗迹。从洞天福地到一线天,经虚怀如谷、石瀑到达摩洞、龙乌洞,再到山神庙遗址,新修的碧霞元君祠、石林景区、曹操横槊赋诗群雕,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造景点,这座不到65米的小山上都是那样的与众不同,耐人寻味。 蜿蜒盘旋至山顶,登临观海阁最高处心旷神怡,感叹沧桑巨变,凭栏吊古,北望渤海,山纹丝不动,可海浪却一天天退远了,曾经沧海处已被排排高楼所替换,俯瞰山下,阡陌纵横、层林浸染,气象万千,方圆数十里美景尽收眼底。 碣石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山北一处荒碱地将建成人工湖,充分发掘碣石景区价值,目前规划已完成。 近几年来,碣石山镇充分发挥“省级中心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国省道交汇处”四大优势,依托全国500强企业鲁北企业集团和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打造“城镇建设、碣石旅游、工业聚集、商贸物流”四大品牌,魅力幸福的鲁北重镇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日渐崛起。 根据《碣石山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将该风景区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