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布的理财产品周报显示,上周有1206款产品到期,其中有153款产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只有两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只实现了较低收益率。其余公布的产品均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 本周有两家银行发行的两款产品到期未实现最高预期收益率,某大型国有银行发行的一款英镑汇率挂钩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于在产品运行期间挂钩标触发低收益条款,因此未能实现6.5%的最高预期收益率,只取得1%的年化收益率。还有某股份银行发行的一款挂钩黄金的结构性产品,同样因为未能触发高收益率条款,没有实现4.5%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只获得2.6%的较低收益率。 由“钱荒”催生出来的高收益理财产品是否可以放心购买呢?面对这一问题,专业人士建议投资者不要只看高收益的表象,而要仔细研究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弄清楚其资金投向,问清风险所在。如果预期收益率相差无几,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更安全。 某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王先生认为,最近的理财产品多是中短期的,预计7月以后银行的资金就不会这么紧了,因此大多数理财产品的兑付不会有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仍有一些更高预期收益的结构性产品,与股票、汇率、黄金、利率等挂钩,这些标的波动性加大,专业性较强,风险较大,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和专业知识,不建议一般投资者参与。 王先生还提醒投资者,也可以重点关注销售新渠道,如网银、手机银行等渠道的专属理财产品,其收益率会比柜台产品更具吸引力。同时,也要注意发行的时间是否能续上,使资金不至于闲置太久。因为理财产品在募集期间和到期日后都不计息。 据《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