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其解读,这是6月“钱荒”过后,国务院就相关领域发布的首个公开文件。 《意见》中有关货币政策最核心的阐述为“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因经济增速放缓转向宽松,也不因当前一时货币增长较快而转向紧缩”。这个表态,尤其是后一部分“不因一时货币增长较快而转向紧缩”的说法,明显有回应6月市场普遍预期的意味。这句话表明,一段时间内货币供应既不会有增量,也不会转向紧缩,具体讲就是维持现状。 6月份银行间市场是剧烈波动的,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出现了判断误区,认为完善中国市场必须要断腕式、危机式的改革,甚至有些人认为此次调整是中央直接的政策意图。《意见》有对6月政策拨乱反正的意味,奠定了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求稳的基调,对金融市场有稳定作用。 中国金融改革重点是制度上的改革,核心是利率市场化。此前我们看到的是银行间交易方面的一些市场波动,这一波事件更多的是整顿,而非改革。事实上,6月的银行间市场信贷紧缩对中国经济弊大于利,不利于中国新基准利率的形成及金融自由化,同时出现大型银行将恢复主导地位等问题。 此次国务院表态基本延续了从3月份开始对理财产品监管的思路,同时重申了理财产品的发展将有利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在理财与贷款分离的监管下,理财产品将逐渐向债券基金转变,将以购买债券为主要投资标的。(摘编自《21世纪经济报道》对美银美林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陆挺的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