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孩子培养成最好的他, 而不是你所期待的那个人” |
——本报专访教育专家赵伟志本报记者周锦江 | |
- 2013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学习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疲惫、无助的时候。特别是开篇很好,而后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多是前期规划缺失或出现了问题,甚至自暴自弃。要做好事情,无非“道”、“术”两点,以“道”驭“术”方能成事。在孩子的成长教育方面更是如此,单纯的恶补课业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如何开发挖掘孩子的“内驱力”才是核心。本报专访“顺适教育”理论创始人赵伟志,他认为,“家长只能把孩子培养成那个最好的他,而不是你所期待的那个人。” success需三步走 成为—做—拥有 作为一项研究内容,赵伟志曾遍访世界各地功勋卓越、渊源流长的家族,研究他们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早期家庭教育模式,创造出“顺适教育”的教育理论。这些家族包括:法拉利家族、强生家族、福特家族、曾国藩家族、林则徐家族、钱学森家族等。 “我发现这些家庭确实和普通人不同”,赵伟志说,这些家族有一个共性是不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孩子,并强调如何做人。 “success(成功)”一词单从词根来看,就是“靠近”和“自己”两个意思,靠近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就是成功。细化一下就是,成功需分三步走,“成为”,设定目标,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照着目标去做;“拥有”,你就会拥有很多收获,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与这些家族的成功法则不谋而合。 赵伟志举例说,有人立志要做一名律师,这就是要“成为”的目标;做律师需要熟读法律,那必须读法律书籍和通过考试,需要学英语打一些涉外官司看一些外国案例,这就是做;随后就是名誉、收入、满足感等等等等。 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一进入初中就进行人生规划,这便是“成为”了。剩下的就是照着目标去做了。而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意识,家长和老师在这方面的启发也比较少,其“拥有”当然也就少了。 不用课外辅导 让孩子成绩倍增 就目前的考核体系来看,学习成绩极受重视。赵伟志在长期的工作中发现,超过90%的家长和孩子在提高学习成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加长学习时间;一种是加大学习强度。效果到底怎么样呢?这是已经老生常谈的问题,结果可想而知不会特别理想。 在长期的科研和授课过程中,赵伟志发现一个基本问题,就在于学习的动力足不足。这个动力就是业内所讲的“内驱力”。动力足不足,首先必须要弄明白为什么学,意识转化了,学习的态度必然会转化。让孩子知道,在自己的年龄,做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在授课的过程中,赵伟志曾碰到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的成绩在班里所处位置是倒数第八名,在听课之后,孩子竟然用了个把月的时间就变成第八名。“我认为孩子们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赵伟志说,为什么还会有差异?说明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智力,因此应着力通过非智力因素来干预。这个孩子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就是因为我们帮她找到了目标。“她的目标是山师学前教育”,赵伟志进一步解释,有了目标还不够,还要让她相信可以做到。 解决好为什么而学的问题,由被动变为主动,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会有质的飞跃。 “我的孩子就用这套方法, 现在很阳光,很正面” 从研究来看,目前家长和孩子们的心态多是一种焦虑。这其中有三个群体的表现最为突出,第一是初二升初三,因为要马上要面临升学问题,学习压力特别大,试想一下每个城市的优质高中资源都是有限的,考大学反而选择更多一些;第二是初三升高一,新环境,新起点,需要一个很好的规划,这也是决定未来考学就业的关键所在;第三是高一至高二,在研究上甚至出现“高中二年级现象”,很多高一学习很好的,到了高二便变差了。 亓婧杰,训练前成绩不稳定,在十名左右徘徊,经过训练,连续三次全班第一,而且成绩很稳定。7日中午11点55点,亓婧杰的母亲给赵伟志发信息说,“孩子这次考试很不错”。亓婧杰的母亲在短信息中还提到,虽然成绩还没有出来,但是看到孩子的精神状态就知道不错,孩子变得很自信。即便这次不好,也可以肯定暂时的。 美国成为一个超一流的国家,让每个人都有梦想,用一种相信和鼓励的态度。中华民族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需要进步的东西,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赵伟志说,不主张一定通过文化课补习,当然也不否定补习,但是前提是我要学。一定先把学习的态度,意识,习惯养成。“我要成为最好的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的孩子就是用这套方法,现在加拿大读书,很阳光、很正面”,赵伟志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