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昌湖里鱼类已近三十种 |
自今年起,全市“增殖放流”持续进行,改善水生态,带动全市水产发展文/片本报记者张超 | |
- 2013年07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市民在东昌湖畔放养鱼苗。 |
|
6日,为期一周的聊城市2013年“江北水城运河古都”首届放鱼节正式开幕,仅放鱼首日就有40余万尾鱼苗放入东昌湖中,放鱼周内,将在全市城镇水系展开同期放鱼活动,届时将有200余万尾鱼苗放入河中。城区的东昌湖里生活着哪些鱼类?每年能捕获多少?全市水产发展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本报记者探访了聊城市水产局及江北水城水产公司相关负责人。 现状>> 湖内鱼类多 “本土”优势显著 作为东昌湖渔产保护,放养的直接管理单位、江北水城水产公司办公室的李勇主任轻松地向记者说出了20余种水产品,“除了传统的四大家鱼,我们湖内还有比较珍贵的银鱼、梭鱼、大闸蟹等水产品,近30种。”李勇说,特有的水质也催生出部分本地特色水产品,淡水虾就是其中之一,皮薄、松脆的肉质成为不少商户餐桌上的佳品,也成为本地颇具代表性的水产品。除此以外,甲鱼成为一大特色水产品,并形成了集养殖、产品深加工等一条龙产业。 根据特有的水域条件,聊城拥有一大批名特优水产品,40085亩的水域养殖面积为甲鱼、鲫鱼、罗飞、乌鳢等水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根据2012年的一份水产品生产情况表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市水产品总产量已达242710吨,渔业总产量达72718吨,其中本地名特优产品中南北美对虾和甲鱼成为最具特色的两类水产品,仅甲鱼一项,2012年产值达38042万元,并如愿获得农业发展基金优质鱼项目。
发展>> 定期规模放鱼,私人“放流”要提前报告 记者从聊城市水产局获悉,随着2013年聊城首届放鱼节的开幕,未来每年会形成定期,成规模的放鱼活动,以维护全市范围内的水生态平衡。 “像私人捕捞、放养都有可能影响水生态平衡。”据李勇说,除了政府行为的“增殖放流”,每年也会有市民零星的相互内放鱼,部分肉食性鱼类或携带病菌的鱼苗流入东昌湖内,会对整个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市民自主行为的放流活动前,应向有关部门咨询相关信息,倡导文明科学的放鱼行为。 近年来,随着水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也滋生了部分市民参与到“捕鱼”大军之中,电鱼、下网捕捞等行径冲击到对东昌湖水域的生态平衡。为解决此问题,警方、渔政大队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尽管如此,仍旧存在一些不法行为,相关部门也呼吁市民能够珍惜“家门口”的水域环境,拒绝私下捕鱼。
成效>> 水环境改善,生态湿地成了“候鸟”的家 为了净化水产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东昌湖东南湖区有一片400余亩的生态湿地,这片“水域”也成了不少迁徙候鸟的宜居之地,人工种植芦苇、蒲草为这些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诸如白鹭、灰鹤、水鸭子、水鸡等生物也逐渐出现在这片水域,给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喜讯。 “在发展淡水渔业的地市内,聊城应该处在中等偏上的位置。”据聊城市水产局张小丽主任介绍,近年来,聊城市依托特有的水域环境,打造出一系列名优水产品,其中临清的丁马甲鱼获得中国水产品第一个A级绿色食品称号,今年5月,东阿黄河鲤鱼被评为省级地里标志产品,为全市水产品养殖、深加工及产值等起到促进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聊城市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目前渔业总利用面积达到25.28万亩,产值23.78亿元。 东昌湖水产品名录: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俗称四大家鱼,除此之外还有“太湖三白”,即白鱼、银鱼和对虾,另外包括鲫鱼、罗非鱼、乌鳢、鳜鱼、鲈鱼、淡水白鲳锦鲤、黄颡鱼(俗称嘎牙子)、鲶鱼等近30种水产品。 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指采用放流、底播、移植等人工方式向海洋、江河、湖泊、水库等公共水域投放亲体,苗种等活体水生生物的活动。 “放流”须知:用于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应依法经检验检疫合格,确保健康无病害,单位或个人自行开展的规模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应提前15个工作日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主管部门报告,并接受监督检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