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萤火虫来青三天死了一半 |
公园称将继续引进,有动物专家对此提出疑问 | |
- 2013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这是公园为萤火虫找的最好的环境,但仍未能避免它们大批死亡。 本报记者 杨林 摄 |
|
本报青岛7月15日讯(记者 杨林) 12日,青岛从广西引进的一万只萤火虫放进中山公园,而这些美丽的小虫仅在青岛待了三天就有一半死去。有关部门解释了萤火虫大批“夭折”的原因,也有专家对这种“刻意”引进提出了疑问。 12日晚,青岛从广西引进的一万只萤火虫首次在中山公园内亮相,当晚两万市民为看萤火虫涌进公园。而萤火虫展出的第三天,不少细心的游客就发现,14日晚上看见的萤火虫没有第一天亮了,他们猜测发光的萤火虫是不是少了? 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山公园有关负责人李博。“我们也发现发光的萤火虫越来越少,14日,我们派人到公园湖心岛的棚子里查看,发现大约有一半的萤火虫死了。”李博称,他们从引进之前就了解过萤火虫的死亡现象,萤火虫成虫只能存活7到15天,首批萤火虫从广西到青岛的路上就走了两天,到14日时部分萤火虫实际已经到了寿限。再就是大量游客观赏萤火虫时使用了闪光灯,这也加速了萤火虫的死亡。此外还有个原因,虽然萤火虫来青生活应该没问题,但青岛这几天一直没有出过太阳,这和广西的气候还是有差别的。 “虽然萤火虫的数量少了,但展出效果不会受到影响,只是没有之前那么‘炫’了。”李博表示,他们已经给广西的萤火虫繁殖基地报了增加萤火虫的计划,一直到8月25日,每周都会从广西补充5000只萤火虫。 有专家则对此表现出担忧。“青岛本地也有萤火虫,按青岛的气候来说,出现的时间要比引进这批广西萤火虫的时间晚。”在青岛市动植物专家于涛看来,萤火虫是非常脆弱的昆虫,环境稍不合适它们就很难生存。于涛调查发现,青岛的萤火虫并没有绝迹,在崂山流清河流域海拔两三百米的地方就比较常见,因为此地植物多样、背风向阳、环境潮湿、几乎没有人家,适合萤火虫生长,这些地方想要看到萤火虫还要等至少20天。在崂山区沙子口街道马鞍子社区和浮山山顶等地,也有萤火虫活动。 “花巨资引进萤火虫,勾起人们的童年记忆,公园是热闹了,但刻意追求生物多样性的做法结局如何,还有待观察。”于涛称,萤火虫从城区消失,是因为城区内适合萤火虫生存的大环境不复存在,买萤火虫的钱不如用来改善环境。 □相关链接 引进猕猴松鼠 结局都不理想 为了丰富本地生物品种,从外地引入一些动物,这种做法在青岛曾多次出现,但这些引进动物的最终结局,目前看多数不太理想。 2000年8月,为丰富崂山动物品种,当时的崂山风管委启动了“引猴工程”,从四川峨眉山引进50只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猕猴,全部投放到北九水蔚竹庵景区。“当时还盖了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大笼子,但喂食的时候,不少猴子逃跑了。”于涛回忆,盖笼舍、请饲养员花了不少钱,但猴子跑得却越来越多,2009年,剩下的23只猕猴被圈养到了青岛百雀林生态观光园内。逃跑的猴子开始了“占山抢劫”的生活,这些猕猴“抢劫”登山驴友和附近山民的事情近几年频频发生。于涛分析,崂山本来是没有猕猴的,且崂山森林密度不高,野果、干果等较少,跑出去的猕猴长期挨饿,“引进猕猴的初衷是好的,但无疑效果是差的。” 2009年8月,青岛市又从吉林长春引进50只松鼠,放养到八大关景区内。仅过了三个月,八大关内就见不到这些松鼠的影子了。事后调查发现,景区内有不少被野猫吃剩的松鼠尸体,还有的松鼠喝水时不小心掉到池塘里淹死了或者被车轧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