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本刊记者 宿可伟 实习生 王红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光照和降水较充足,土壤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重要农业省份,是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茶原产地在我国南方,但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的齐鲁之邦,很早也与茶结缘,并为繁荣祖国的茶文化谱写过绚丽篇章。然而,北方的茶叶之繁荣并不是那么顺利。 山东历史上就是一个饮茶大区,茶叶交易和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但是由于气候以及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山东茶在种植和栽培上一直没有形成大的规模,能够见诸史料记载的更是寥若晨星。特别是到了五代和宋朝初年,山东气候由暖转寒,再加上北方战事不断,从而使山东种茶业步履艰难,到新中国成立时山东已几乎没有种茶的了。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树这一原产于我国云贵高原的常绿植物,同任何物种一样,只要有适宜的土壤环境和气候条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可以扩大其种植区域的。据竺可桢先生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考证:早在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特别在唐代以前,气温要比现在高2-3℃。在当时的气候条件下,使茶叶更具有免受冻害的可能性;山东胶东半岛具有适宜茶树生长的微酸性土壤环境,这两者使茶树生长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另一方面,为适应北方的气候条件,茶树本身不断进化变异,为越冬防冻,茶树的高度以及叶片组织等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茶树变得比原产地的灌木型品种矮小,叶片的栅状组织和海绵组织有所增厚,越冬防冻的性能也有所增强。正是外部环境和茶树自身进化两方面的因素,使茶树在山东的生存有可能变为现实。为了满足北方对饮茶的需求,北京、河北等地曾试验过种植茶叶,都失败了,正是因为土壤酸碱性不合适。然而胶东半岛却具有弱酸性的土壤环境,适合茶树的生长,茶树就这样在北方并不理想的环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结合新的技术一步步欣欣向荣。 《中国茶叶》1979年曾记载:1940年,日本石川县茶叶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到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旷野中,发现一株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但由于该株大茶树已不存在,对这一大茶树是否属于山茶科植物山茶属,尚存有不同认识。因为,山东人自古至今以非茶之“茶”作为饮料的植物有许多,如柿树叶、软枣叶、石榴叶、枣树叶等,另外还有野生的灌木类,如流苏、山里红等。但是,山东当代“南茶北引”的成功,则为茶树在山东生长进化提供了鲜活的、无可辩驳的例证。鲁茶也已经以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香溢九州。关于“南茶北引”,我们将在下一期进行详细的论述,敬请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