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人去商场是购物,他们是盯贼 |
本报记者体验反扒民警的一天 | |
- 2013年07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反扒民警抓获一对可疑男女。 记者 王永军 摄 |
|
本报7月15日讯(记者 王永军) 近日,本报持续报道了市民出门屡遭扒手的事件,并给大家梳理了一系列防贼妙招。15日上午,本报记者又跟随芝罘公安分局巡警四中队的反扒民警一起,体验了一把反扒工作。 上午9点,记者来到民航大厦附近,见到了芝罘公安分局巡警四中队的三位反扒民警。他们刚结束第一次巡逻,正准备进行第二次。记者坐上他们的车,参与到反扒巡逻中。 这三位反扒民警一身便装,和常人无异。“这样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反扒民警刘先生告诉记者。随后,反扒民警来到鲁东大学附近,沿着青年南路巡逻。一路上,公交站点的候车市民并不多,也没发现可疑对象。之后又把巡逻路线换到红旗西路,一直到107医院附近,都没有可疑人员出现。 “有时巡逻一天可能也发现不了可疑人员。”民警说,即使一天一无所获,巡逻也是每天必行。 11点左右,又来到火车站附近,多数市民此时还没下班,民警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吃个饭。11点40左右,反扒工作又开始了。 “看那两个人不对劲。”下午1点左右,巡逻车刚驶过文化中心站点,刘先生一句话使同行的两位民警都提起了精神。他告诉记者,看那两个人都提着包,上车时故意左右拥挤。 随后,巡逻车跟着那对可疑男女搭乘的1路公交车一直前行。到母婴乐乐购站点,可疑男女下了车,反扒民警决定先把两人控制起来。两人刚走到公交站点后面的马路,反扒民警立刻一拥而上,把俩人控制起来带到巡警四中队的办公室。据了解,这对男女都是聋哑人,年龄不到20岁,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云南人。 在他们的手提包内,除了几个硬币和手帕纸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凭反扒经验,这些空包通常是用来作案的掩护工具。”民警介绍,随后他们还要进一步调查。 反扒民警自述: 一天都走在抓贼路上 反扒民警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在巡警四中队已经待了好几个年头,一直都是在和小偷打交道。“感觉贼总是抓不完,这个刚抓到,那个又冒出来了。”一年到头都在和小偷不停地周旋着。 “一天到晚都走在抓贼的路上。”提起工作状态,刘先生显得很是自豪。他告诉记者,最高兴的时候就是亲手抓到小偷。 “一般是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反扒民警肖先生介绍,早上上班高峰,他们通常要到公交站点沿线巡逻,随后再到一些商场、快餐店等地巡逻,寻找可疑人员。 刘先生告诉记者,别人去商场是购物,他们是去盯贼,在公交站点也是这样。 刘先生介绍,干反扒民警不能着急,有时需要长期跟踪才能锁定小偷的行踪,要争取人赃并获。“遇到狡猾的小偷还真头疼。”他们不停变换行踪,今天在南郊,明天又跑到西郊去了。也因此,他们的工作难度比较大。 “最近一段时间,抓到好几个团伙。”肖先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们在22路公交车上抓到两名聋哑人小偷,一男一女,当时女小偷在车上偷了一万多元钱。之后,他们又在黄务小区抓到一个4人团伙。 就在近日,又有3个聋哑小偷被抓获。据介绍,当时从52路公交车下来3个人,3人下车后直接往公交站点附近的土坡上走。巡逻的刘先生他们觉得不对劲,就一直跟踪,结果发现这3个人果然作了案,当时其中一个小偷正把偷来的钱包往内裤里塞。 肖先生还告诉记者,虽然抓小偷为民除害,光荣正气,但也不时会有意外发生,难免身上挂彩。 本报记者 王永军 反扒提醒 注意好细节轻松防贼 反扒民警刘先生介绍,打眼看去,小偷和普通人没什么差别,还真不大好发现。但只要市民在生活中注意一些小细节,这些盗贼就很难得手。 公交车、快餐店以及商场等区域都是小偷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日常生活中,不少市民因为大意,自己随身物品往往成了小偷的囊中物。刘先生告诉记者,在不同的地点,小偷采取的手法也不一样。 据介绍,在公交车上,小偷一般采用“挤车门”或“上车盗窃”。小偷一般是俩人相互配合,在上车拥挤时伺机下手。此时市民急着上车,注意力分散,比较容易被小偷得手。根据反扒经验,还有不少小偷随车偷窃,利用手提包等工具作掩护。 “快餐店和商场也是小偷泛滥的重灾区。”刘先生说,在这些地方,小偷一般是趁人不备,顺手牵羊。 反扒民警提醒,在公交车上,市民应把随身物品放在身前,视线之内的地方。在人流量较大的饭店和商场,消费者应包不离身,不可随手将包放在椅子上。只要市民在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就能轻松防贼。 本报记者 王永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