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1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2013年是日照红茶发展的第四年,产量也逐年大增,今年仅六月中旬以来产量,就接近2012年全年的红茶产量。日照红茶正逐渐成为江北名品茶之一。 不过,日照红茶的制作工艺并没有统一标准,参差不齐的质量制约着日照红茶的发展。业内人士表示,出台正规的统一日照红茶标准迫在眉睫。 红茶原料优于绿茶 产量销量大步提升 自五月初春茶上市以来,每天上午9点至下午三点,来自巨峰镇薄家口村及周边近20个自然村的数百名茶农,都会来到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售卖自己新采的鲜叶。 7月17日上午9点半,记者在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采访了多个茶贩后,发现多数茶贩今年制作的红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不少。一位陈姓茶贩表示,他们每人收购300斤至600斤茶叶,在做绿茶的同时,也做红茶。自六月中旬开始制作红茶以来,其生产的茶叶总量比去年全年的总量还要多,他们主要生产批发价格在40元-80元/斤的红茶。另一位茶贩说,标价为40元、80元、100元、130元一斤的红茶他们都生产,其中光80元/斤的红茶的产量到现在已超过了200斤,去年这个档次的红茶截止同期只炒制了100斤。 据介绍,制作红茶需要的原料往往比同期的绿茶要好一些。现在多是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的鲜叶。 来自日照东辰茶叶批发市场和各高中低档茶叶专卖店的调查显示,日照红茶在过去三年内的销量直线上升。 资金及制作场地受限 茶商不愿买专业设备 7月17日11点,记者在薄家口村附近采访了当地三家红茶生产加工点。在三个每天加工红茶成品数量不超过百斤的小型作坊中,红茶发酵和萎调工艺多延续以往的土办法。其中诸如揉捻、烘干等程序多与绿茶加工使用同一套机器。并且红茶加工中独有的萎调机、发酵机等设备配备很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茶叶生产商说,他们从2009年开始生产加工红茶,到今年为止已经4年了。红茶销量逐年增加。即便如此,与巨大的绿茶销量相比,红茶的产量尚未形成规模。记者在其茶叶生产作坊里看到,院内摊晾的绿茶鲜叶成片,而萎调的红茶鲜叶只有绿茶鲜叶的四分之一。茶商拿起一个能够将叶柄对折未断的叶柄告诉记者,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萎调,这些用于红茶加工的鲜叶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程序,而用到相关生产设备,可以省一半时间,但他们没有能力购进成套的萎调机器和鼓风、空调设备,也没有多余的场地。 他说:“一台红茶发酵机器至少需要数十万元,就目前红茶的生产营收,购买机器并不划算。”为此,他们只能将揉捻后的鲜叶放在容器中用湿漉的龙布覆盖,以达到红茶发酵的湿度和温度要求。为了有效及时控制发酵温度和湿度,发酵期间厂房内不能离人,有专门的工人每隔一个小时翻一遍鲜叶和给龙布加水。这种效率较低、全凭经验不好把控温度,无法达到品质恒定的加工模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制约着红茶的质量。 随后,记者在其他近10家作坊采访时发现,很多茶商的加工技术并不一致。有的发酵温度控制在30℃左右,而有的则设定在34℃左右。发酵时间、揉捻时间和程度等参数非但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差别较大。这样制作出的红茶口感也多有不同。 业内人士盼望 出台统一标准 一位薄姓的茶商表示,他们的技术来源途径多有不同。他是在一位济南客户建议下开始做红茶的,这位客户给他介绍了全套的操作流程。回日照后,他凭多年的绿茶加工经验,依据客户要求,自己摸索制作出了第一批红茶。截至目前,虽已累计生产超过千斤,但他依然对红茶的生产加工流程中的具体标准模棱两可。 对此,日照茶叶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日照红茶的制作工艺从福建正山小种的生产工艺发展而来。在此基础上,日照红茶的加工工艺经过了一定的改良和演变。不过日照红茶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具体标准的制定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摸索。 从事茶叶生产加工18年之久的申师傅说,日照红茶没有保证的行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日照红茶的茶叶品质无法统一,这也就不利于日照红茶的推广。 对此,从事红茶加工的薄先生说,“我们作为最底层的茶叶加工厂家,迫切希望能够有统一的标准培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标准能够制作出最为标准的日照红茶。在增进我们的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能够使我们联合起来,一起走出日照市场,形成行业联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