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岳
对于地铁乘凉的话题,杭港地铁日前明确表态:不提倡地铁乘凉,但也不会采取强制性措施。(7月24日《钱江晚报》) 达到一定程度的高温也是种气象灾害,应该积极应对。地铁纳凉之争,其实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城市现有的公共纳凉点不能满足群众的需要。各地应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多为群众提供“阴凉庇护”。 现在多数城市的纳凉点还是以防空洞、商场等为主,少见有专门规划,实际效果也有限。这方面国外的做法值得参考。为了应对高温灾害,美国纽约设立三百多个“凉爽中心”。所谓“凉爽中心”就是有空调设备的大型室内场所,一般设在社区公共场所、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处,那些家中没有空调或无家可归的人都可以进入“凉爽中心”免费乘凉。为让市民知晓“凉爽中心”的地点,除了在媒体和网站上详加指点外,市政府还印制了大量“防暑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这样的高温救助,更精细、更人性化,我国一些城市不妨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