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葛亮 近日持续的降雨,让济南、烟台、滨州的部分住宅出现了漏雨的情况。屋漏偏逢连阴雨,搁谁身上都犯愁。不过,这些居民想使用维修资金时却遇到了难题。有的房改房没有建立分户明细账,有的难以取得2/3业主同意,还有的居民不知道有维修资金这回事。钱已经交了,用的时候却不方便,阻碍维修资金使用的钉子应及早拔除。(详见本报A05版)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作为房屋的“养老金”,它的使用本应是方便的。不过,现在它遇到了历史遗留问题和难以协调的业主利益,变得不好用了。这就好比一个人退休了,养老金却不好领,相关部门必须动起来,改变这种现状。 维修资金是一笔大额资金,涉及众多人的利益,设置一定的门槛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法律依据的。“2/3业主同意”难达成,凸显了城市里邻里关系的冷漠。“顶楼漏雨了,我住底楼关我什么事呢?”有人可能会这么想,但屋顶是属于共有部位的,这提醒居委会或物业得行动起来,加强社区治理,增进邻里关系,帮顶楼的人联系,而不是让他“孤身奋斗”。 维修资金使用遇到的另一个难题是房改房未建分户明细账。这些房改的房子由于建成时间长,出现问题的不在少数。面对这个问题,有关部门不能再坐等百姓上门,简单地讲解政策后,一句“按规定、走程序”将百姓拒之门外。为什么不去指导他们建账?为什么不主动替他们想办法解决?在这方面,济南做了有益的尝试,截至目前,已指导684家单位建账,解冻维修资金达7.4亿元。 此外,对开放式社区由于企业歇业、破产等原因,造成维修资金无人管理的情况,有关部门更应该主动介入。如果让问题一直存在,不想办法解决,甚至百姓求助了,还是无动于衷,就是明显的懒政。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当下,这种风气应该得到扭转。 随着房龄渐长,维修资金的使用将越来越多。尤其是雨季房屋漏雨增多,是时候积极想办法,不能再拖延了,群众耗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