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遂良 早就听说泰安有个《泰山封禅》的山水实景演出很精彩,并有“游泰山,必看封禅”的说赞。因为以桂林、丽江、西湖“印象”为代表的这类演出近年来遍及大江南北、塞北秦川,我也看过一些,物以多为贱,也就迟迟未去问津。不料今年却有幸陪客人连看了两遍,来客大加赞赏。因为都是些见过世面的文化人,他们的肯定也使我这个在泰安住过20多年的人深感自豪。便想写这篇小文予以宣传。 实景演出的舞台就是泰山东麓的天烛峰,这里群山环抱,气象森严。入口处便有泰山的微缩景观分列于悬崖之下,登上悬崖,尚不知演出厅在何处,忽然一片开朗,面对群山——原来山即舞台。演员们肩挑手扛,从山顶和四面的羊肠小道迤逦而下,小道上的火把和高空的明月交相辉映,群山静谧,流水淙淙,音乐响起,观众立即情不自禁地肃穆入境。 演出以曾经来过泰山封天禅地的五代帝王为轴,突显秦的金戈铁马一统天下、汉的文治武功儒风雅乐、唐的开放自信盛世风华、宋的崇文抑武艺术繁荣以及清的兼容怀柔康乾盛世,亦文亦武、或刚或柔,如诗如画地从正面宣扬了中国皇家文化的雍容博大,气象宏伟,反映了她奢华中的高贵、森严中的气派,很有些横空出世的震撼力。因为它就局限在帝王这一个领域,所以反而有了自由度,尽情地表现而不用担心被指责为迷信、复古,因为就是要还原历史。我们常带着一种批判的眼光去看英国、德国和俄国皇室的富丽堂皇、威严至上,其实,中国历代的皇室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里没有明星、美女,没有完整的故事,有的只是一种历史文化氛围、一种气场、一种大写意,激发观众关于生命、民族、历史和大自然的种种联想、拼接。演出最后导引观众起立祈福,有浓重的民间色彩,把天、地、神、人的关系协调起来,又有天人合一的道家理念。不同的观众都会各有所得。我看演出结束,大家离场时非常安静,似乎刚参加完一场中国人的成人仪式,都还沉浸在某种震撼和思索之中:秦始皇走了,汉武帝走了,女皇武则天也走了……可泰山还在,我们还在……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在文化娱乐化、历史戏说化渐成时尚的今天,梅帅元先生策划、编导的《泰山封禅》坚持了严肃正派的审美艺术方向,典雅、大气、精致,绚丽,厚积薄发,宁缺毋滥,通过皇家气象显示出一种雄厚的文化积淀、民族精神和历史渊源。像一幅幅壮丽的唐卡,让人耳目一新。所以,它得到多项文化艺术大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也并不是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整体上编导者有所选择,但每一场的重点还不是很突出,有点求热闹的罗列。例如唐代,李白、杜甫吟咏泰山的诗歌,不应该缺位。宋代突出了徽宗的瘦金体和花鸟画,但却看不到苏东坡……虽然他们不是帝王,但总觉没有他们,就少了点什么,有些遗憾。 归途中我看到参加演出的有泰山学院的学生,还有附近的村民,他们说整场演出的演员多达500人,服装3000多件,灯光1200多盏……他们从3月一直演到9月,很是辛苦。我们在享受这场文化盛宴之时,真要对为《泰山封禅》演出做过贡献的所有人道一声感谢。 (本文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