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丝丝古韵萦绕烟台上空 |
烟台市第八届民族器乐比赛开赛,30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 | |
- 2013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小选手们在台上认真演奏。 本报记者 陈莹 摄 |
|
本报7月30日讯(记者 陈莹 实习生 林家慧) 飘逸的古装、流水般的古韵,仿佛抖落了几千年风霜的古人站在了烟台的舞台上。7月30日,在烟台市京剧院,由烟台市文广新局主办,烟台市民族管弦乐协会、烟台市第八届民族器乐大赛组委会承办,为期两天的烟台市第八届民族器乐大赛正式开赛,比赛共吸引了300多名选手参赛。 7月30日下午1点,距离齐奏比赛还有半个小时,烟台市京剧院门口早已被参赛学员和老师、家长们围满。 比赛开始后,婉转的女童声中,古筝由淡转浓。渐渐的,32张古筝齐鸣,孩子们演奏着《天籁山歌》,丝丝古韵萦绕在整个大厅上空,连坐在台下的评委都忍不住拿起DV记录下孩子们的表演。 “这是烟台市民族器乐演奏的最高赛事,也是高水平、高标准的民乐艺术竞技。”烟台市第八届民族器乐大赛执行副主任陈英敏告诉记者。 据了解,此次比赛涵盖二胡、扬琴、古筝、琵琶、竹笛、古琴等20多种民族乐器。比赛分为独奏、齐奏(组合)等形式。 而在参赛选手的资格和年龄上,组委会也详细划分青年组、少年组、儿童甲组和儿童乙组4个组别。 “我们20多名学员今天早上从龙口过来的。”教授笛子的王世和老师告诉记者,每年他都带学员们参加民族器乐比赛,学习民族乐器能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在此次民族器乐比赛上,记者还看到了在国内比赛中很少见到的古琴。作为2003年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员,拥有近4000年历史的古琴常被称为“太古之音”、“天地之音”。恰恰因它的高深,成为许多民族器乐学习者不想碰触之物。 而烟台市民族管弦乐协会看到了古琴发展的现状,专门成立了下属的二级分会:烟台市古琴协会。成立短短4年,其培养的学员已经在全国比赛中分别取得过金、银、铜奖。 头条花絮 最淡然 让孩子学琵琶 只为修身养性 盛阳之下,在京剧院外的广场上,烟台市民族管弦乐协会常务理事曲华信正在带领学员进行参赛前的演练。团队中,来自烟台一中南校的初二学生王乐阳去年已经考过了二胡七级。陪同他一起前来的母亲告诉记者:“明年想让孩子直接考十级,参加这样专业的比赛很利于孩子的提升。” 王悦荻、相同、李上是来自烟台十中初三的3名学生,他们表演的巴乌《侗乡之夜》是第三个参赛节目。然而,3个孩子却丝毫不紧张。原来,王悦荻和李上这两个女孩早就考过了钢琴十级。“考出经验来了。”王悦荻的母亲笑着说。 而葡萄山小学的王祁学了3年的琵琶,却没参加过考级。王祁的母亲是山东工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她告诉记者:“就是想让培养她的爱好,提高她自身的修养。” 最大度 舞台主力位置 让给小学员 今年刚高中毕业的仇小菲练古琴已有3年多了,在学古琴前还学了5年多的古筝,如今古筝和古琴都已考过10级。仇小菲曾参加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比赛,2011年冬天,小菲在香港参加了国际性质的民族器乐大赛,而她所在的团队获得了金奖。 而在这次的比赛上,以前都处在主力位置的仇小菲却让位了。“给小学员们一个展现的机会,有我们这些‘老人’给坐镇,他们能更快得到提升。”仇小菲不仅不介意,而且还跟“抢”了自己位置的小妹妹刘泽琳玩闹起来。 本报记者 陈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