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养殖户们将扇贝第二次分苗,放进网眼大一些的网吊中。
记者 许君丽 摄 |
|
6月1日12时开始,北纬35度以北的渤海和黄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威海海鲜市场上,养殖水产品开始唱“主角”,养殖户们也开始忙碌起来。日前,记者走访威海市部分养殖户和水产品市场,受天气、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养殖水产品价格比往年有高有低,养殖户有的无奈有的求策略,且看威海浅海养殖业如何顺时、顺势而变。
策划统筹 刘 洁 林丹丹 本报记者 许君丽 海边小渔村的粗放养殖 7月29日,在威海市环翠区靖子村海上养殖海区内,养殖户们正抓紧时间将虾夷扇贝第二次分苗。 当日上午9点左右,扇贝养殖户苗先生夫妇和几位雇工正在给扇贝分苗,他们将装有稚贝的网袋放在水中,用手轻轻地将大拇指指甲大小般的稚贝从袋子上清洗下来后,装进网眼稍微大一些的网吊中,挂到海中养殖区的浮筏上。 苗先生说这次分苗的扇贝是好品种,叫虾夷扇贝,生长期要三年,“这是这些虾夷扇贝第二次分苗,上次是一个多月前。”之所以要分苗,是因为在海里养殖一段时间后,海里的淤泥会塞住网袋的窟窿,影响扇贝吃饵料。这样的分苗工序至少要进行四次,前三次是换不同大小网眼的网袋,最后一次是装进扇贝笼养殖。 每次分苗,养殖户们都要将扇贝泡在水中,用手轻轻清洗。一位正在分苗的大姐介绍,稚贝其实很脆弱,不能戴手套清洗,否则伤了苗子不利于成活,影响产量。每次分苗,他们的双手要在水中泡上几天,还要和塑料网袋不断摩擦,每天都感觉手像脱了一层皮一样。 据调查,近一个月来,市场上的普通扇贝,远海养殖时间是七八个月,近海养殖要一年半左右,市场价格基本都是10元钱3斤,而养殖户批发的价格每斤才2元。虾夷扇贝的批发价格能高一些,每斤9元,但养殖需要3年的时间。 十余亩“海田” 一年辛苦只赚5万 这两年,扇贝的价格虽然还算稳定,但养殖户苗先生算了算,除去人工、成本等费用,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以虾夷扇贝为例,他们从蓬莱育苗场进购的稚贝,一吊串300元,有40袋,随着扇贝的成长,过一段时间就要分苗。 扇贝赚不赚钱,还得看苗的成活率。第一年的六七月份,养殖户要当心海虹缠在扇贝网袋上,影响扇贝吃饵料。十月份则要防着螃蟹吃扇贝,分苗时要将漏网的小螃蟹一个个抓出来,来年的春天就可以将扇贝装进扇贝笼,第三年的七八月份就可以出售了。 “养殖其实和种地一样累,不仅投入大,而且看天吃饭风险高,收入也不像外人想象得那么高。”苗先生说能否盈利主要看天气好坏,最怕大风天;再就是保苗的好坏,一般来说,能成活一半就好了。 养殖扇贝主要是苗种投入大,然后就是人工费。苗先生说,每年扇贝分苗的时候是最忙的,家里有十多亩养殖区,光靠他们夫妻俩根本忙不过来,而现在人工费用也贵,一个雇工一天至少150元,还要管吃管喝,夫妻二人经营的十多亩“海田”,一年的纯收入也只有5万元左右。 苗先生家附近有两个海参养殖户,看池子的老人向记者透露,近几年威海的海参很出名,价格也一路看涨,很多人都开始养殖海参,不过今年,海参的产量是丰收了,价格却比去年跌了不少。“现在都提倡节俭,大酒店、饭店吃海参的少了。”市场上对海参的需求减少,价格自然就跟着下去了。 荣成海带“抱团”闯市场 荣成海带驰名中外。六七月份正是海带收割、晾晒的时间,今年受大风天气等原因影响,海带产量有所下降,但是市场的需求量不减。 养殖户刘先生透露,因为销路好,部分小养殖户的海带多以鲜菜的形式直接卖给收购商,价格也比往年有所上涨,节省了不少人工。 荣成市海带养殖区面积达十万亩,年产鲜海带一百多万吨,养殖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年均出产海带占全省总产量的八成、全国的四成以上。 目前,荣成市海带养殖主要是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一些散户也抱团闯市场,荣成市渔业协会对会员单位的海带也基本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抓产品质量。价格规范后,养殖户增加的效益非常大。 据荣成市海洋与渔业局数据显示,目前荣成淡干海带食品菜价格每公斤为7元至10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0%至12%;化工菜价格每公斤为5.6元至7.4元,比去年同期上涨20%至25%;鲜菜价格每公斤为0.82元至1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0%。 市场需求影响价格涨跌 日前,记者走访威海市水产品批发市场发现,市场上的池养海参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市场每公斤售价在126—130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3.5%。 一名水产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野生海参的价格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养殖海参价格每斤能降几十块钱。例如在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今年威海地区海参产量喜获丰收,但市场需求却有所下滑,尤其是酒店、饭店等高端餐饮消费量骤减,导致海参价格的走低,预计未来随着海参上市量的不断加大,市场海参的价格依然处于弱势状态。 威海市海参产业协会秘书长林乐福说,目前,威海海参养殖面积已达20多万亩,到2015年,威海海参养殖面积有望突破百万亩,鲜参产量突破6万吨,育苗、养殖、加工、流通的海参产业链产值将达到200亿元。“威海海参产量约占全省的一半,由于今年投放的海参苗数量增加,加上整体气候比较适合海参生长,海参总产量增幅在10%左右。去年池养海参70元/斤左右,今年一般是60元/斤左右,与南方海参价格基本持平。”林乐福告诉记者,今年海参的产量高于往年,但是总体销量比往年略有下降,市场需求是直接影响海产品价格涨跌的主要因素。 浅海养殖遭遇“饱和” 业内人士认为,眼下,浅海养殖发展面临着海洋资源减少、加工货源不足等问题。 海洋捕捞资源持续衰退、浅海养殖水域日趋饱和、陆地养殖产业逐步退出,尤其是一些价值较高的鱼、虾类逐年减少,造成水产品加工货源紧张;传统的靠投资、扩规模、增面积的增长方式占主流,科技滞后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新技术、新产业、新品种、新工艺在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生产运输成本提高、用工成本增加、汇率升高等因素影响,也导致水产加工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提高,利润降低,竞争能力下降等。 养殖产量补充近海捕捞 近年来,近海渔业资源日益匮乏,但是威海市一直保持着水产品产量在全国地级市中第一的地位,大力发展海上养殖是威海市海产品产量保持领先的重要原因。 根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近三年水产品产量的数据显示:2010年,威海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13.17万吨,养殖总产量127.4万吨;2011年,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218.43万吨,养殖总产量133.5万吨;2012年,全市实现水产品总产量229万吨,养殖总产量146.7万吨,均持上升态势。 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说,近年来,威海市严格控制海洋捕捞,不再像过去一味“掠夺”,主要希望海洋资源能休养生息。“养渔不是一蹴而就,海捕量虽有所下降,但水产总量不断地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养殖产量补充了近海捕捞的产量。” 为促进养殖业发展,下一步,威海市将优化养殖品种结构,拓展养殖空间,从浅海滩涂向深海拓展,大规模开发利用海底,建设人工鱼礁区,发展工厂化养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