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而言,我国实体经济当前暴露出产业困难、财政压力和金融风险等,与近两年经济杠杆率增长较快紧密相关。不过,也不能因噎废食,对刺激经济增长的合理“加杠杆”政策一律否定。首先,应明晰经济杠杆化边界。我国经济杠杆操作方式还不够规范清晰,一些“不能用、不该用”的经济杠杆措施也得以出笼,留下大量隐患。当务之急是把各种经济杠杆化的方式公开,并有针对性地制订严格规范的措施。 其次,建立杠杆化纠偏机制。目前,经济“加杠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纠偏机制不灵关系密切。当前应建立经济杠杆化动态反馈机制,体现经济杠杆化的阶段性和产业区别性特点,针对不同地区、行业制订“有扶有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再次,进一步明确杠杆化撬动目标。有些地方对待经济杠杆化的目标还不够清楚,方向性不强,导致资金在加杠杆过程中,过多投向了大企业、垄断企业、泡沫产业和虚拟经济领域。为此,在控制杠杆化率总体过快增长的同时,未来应把“加杠杆”的目标重点锁定在一些具有广阔空间、亟需扶持的行业上,如科技创新型的、现代服务业的以及极具活力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消费领域,则要鼓励发展消费金融,出台优惠信贷和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挖掘居民家庭消费潜力。(摘编自《经济日报》,作者莫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