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访车一开,上访变下访 |
章丘“流动信访大厅”搬到百姓家门口,95%问题当场解决 | |
- 2013年08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7月31日,章丘“流动信访大厅”开到枣园镇万新村进行现场接访。 本报记者 邱志强 摄 |
|
7月31日,大热的天。章丘市枣园街道办事处万新村的张庆爱坐在自家门外,81岁的他眼睛望着刚刚停在门口的大巴车。 大巴车又叫“流动信访大厅”,30分钟前从章丘市委市政府大院出发,大巴外的显示屏写着“接访领导 江林书记”。张庆爱只想和书记聊聊天,他的爱人张平却准备好了几份报纸,放在马扎旁边,准备挑选一个好的时机向书记“开炮”。 本报记者 蒋龙龙 张子森 通 讯 员 曹长兴 袁致甲 上访变下访,干部找群众诉求 章丘独创的“流动信访大厅”,已经运行了一年多。 一年前,章丘市针对信访群众交通不便、诉求集中的问题,在山东省率先建立了“流动信访大厅”。按照当地宣传部门的说法,此举要让上访变为下访,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轮流带领下乡寻找群众的诉求。 这一举措与近期“群众路线”的践行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张平是个关心时事的人,对于上门的章丘市委书记,丝毫没有怯场。在书记准备起身接待来访群众时,她从挎兜里掏出一叠报纸开始“放炮”。报纸上的内容集中在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取暖补贴等。在她的诉求里,曾经在粮食局工作过的张庆爱,并没有享受到应该得到的待遇。 江林了解情况后,当场让枣园街道党工委书记滕培汤等协调解决。二十分钟后,章丘市人社局工作人员紧急赴张氏夫妇家了解情况。听取了张氏夫妇的介绍后,表示回去查看相关档案、资料后协助解决。 村民现场投诉,书记现场处理 来自枣园街道的朱各务村的郑连平第一个坐在江林面前,他反映的是1973、1996年朱各务水库先后两次征用了该村200亩土地,没有办理任何手续。让村民更不满的是他们却一直缴纳各项农业税费。 江林听后当场要求国土局、水务局、枣园街道办事处协调解决,并调查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根据政策一并解决。 随后,郑荣芬坐到了江林面前。她反映的是金恒信亚克力板材厂拖欠57人39万多元工资的问题。尽管村集体已经垫付了20多万元,但19万的缺口由于负责人消失、现有厂房设备资不抵债,迟迟没有解决。 这些工人的工资多的有七八千,少的有两三千。江林现场批示:法院等已经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查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虽然公司已经资不抵债,但会优先对工人工资进行赔偿。即使赔偿不了,相关部门也会协调解决。 近百次下访后,上访人次下降87% 接访前一天,章丘本地的报纸已经发出预告。来反映情况的不仅有本村村民,周围十里内不少村民都来反映情况。面对书记的亲自接待和批示,每一个村民都在材料上认真填写了“满意”二字,表达他们对这种走访形式的肯定。 利用接访空闲时间,江林走访了该村的三户贫困村民,并给他们送上了慰问金。沙丙恕和何金英家里都有患病的孩子,并且房子或漏雨或直接成了危房。在何金英的房子里,江林把住建委主任叫到了屋里,现场确定房子为危房后,“下午就让人实地考察,争取尽快解决”。 章丘市流动信访大厅开通以来,已经组织了近百次下访。牵头的都是市级领导,统计数据显示共有160人次的领导,通过这种方式联系了1.5万余群众。接待上访417批2921人次。与传统印象里的上访形式相比,下访让95%的问题当场得到解决。这一工作的直接结果就是章丘市908个行政村进京上访人次下降87%。而刁镇作为典型,全年没有发生过越级上访。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佃利认为,流动信访车主动下村接访,政府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值得肯定,“主动下访是对信访制度的一种完善,能更好地发挥信访制度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