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人家》再现泉城往事 |
用济南腔拉呱抖包袱,杠恣来 |
| |
-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不久前,我省确定了备战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奖”的15台重点推荐剧目。作为济南市两部重点剧目之一,济南市曲艺团排演的《泉城人家》目前正在做最后的修改提升。作为由曲艺演员担纲演出的一部话剧,《泉城人家》能“抖包袱”,能让观众大笑;同时也演绎出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这部最接地气的方言剧,10月将重装上阵十艺节。
9年磨一戏 仍精益求精 其实,方言剧《泉城人家》自2004年就搬上了济南的舞台。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称,这期间,为了打磨这部地地道道的济南腔方言剧,曲艺团邀请解放军总政话剧团团长、一级编剧王宏,总政歌剧团国家一级导演胡宗琪加入该剧制作中。如今的《泉城人家》已经具备了国内一流的制作水准。 不过这部剧在刚刚搬上舞台时,却饱受争议。用济南方言和曲艺手段演出济南乡情的喜剧,济南市曲艺团无疑是在“吃螃蟹”,当时在业内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这还是曲艺吗?这不是话剧吗?”以至于2005年《泉城人家》被列为第五届中国曲艺节闭幕式演出剧目时,也曾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不过时任中国曲协党组书记的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在看过《泉城人家》后,力挺该剧。姜昆并呼吁:在艺术改革的时代,曲艺不能再守旧不变了。 如今,《泉城人家》已经易稿十多次,仍在追求精益求精的品质。韩波称,被确定为十艺节重点推荐剧目后,济南市曲艺团7月中旬召开了《泉城人家》的研讨会,与会的专家们认为该剧在情感的表达上还可以再深入挖掘。为此,编剧王宏又投入了对剧本的修改提升工作中。“王宏的剧本8月中旬就修改完,9月初我们集中排练该剧,然后将在山东剧院公演。” 故事朴实感人 方言也时尚 方言剧《泉城人家》一方面充满世俗生活气息,一方面又能展示深厚的人文情感,是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的完美结合。说到这部剧的世俗,可以说它是将老济南的生活搬到了舞台上。舞台上有济南的城市特色——泉眼,这个泉眼还是真正喷水的。角色们围绕着泉水的生活全部展开:择韭菜包饺子,泉水泡茶,喝甜沫……整部剧洋溢着浓厚的济南生活气息。 而该剧又不只生活的琐碎,还讲述了一个真情故事。40年前一个略显破败的大杂院,院内是苍苔斑驳的墙壁和一眼小小的泉子。泉妞是一个父母双亡以卖糖果仁谋生的善良女子,在卖糖果仁时拾到了被人遗弃的孩子大丽,为了这个“遗弃子”,泉妞在新婚之日被夫家赶出家门,又为了这个孩子终生不嫁。40年后,大杂院要拆迁,泉大娘获得补贴房两套。儿子小生知道大丽并非亲生后以自己系亲生为由向母亲要房子,从而引出了小生也非亲生的身世。小生大悔,和大丽双双跪倒在养母面前推让房子,令人感慨万千,催人泪下。 “台词中也加进了诸如‘卖萌’‘逆袭’‘style’等流行语,时尚元素更突出。”韩波说。 表演方式灵活 曲艺演员擅长抖包袱 该剧参演人员有近70人,主要角色都是由济南市曲艺团的曲艺演员担纲。 韩波称,曲艺演员的表演特色就是幽默诙谐,让观众笑是水到渠成的效果。演员们上来就可以“抖包袱”,先把观众逗乐了。但是《泉城人家》又不是一部仅仅让观众发笑的剧,它立意很高远,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表达很深刻,演情感戏曲艺演员就需要多提升。“曲艺演员基本上都是在舞台上单打独斗,个人表演很擅长,曲艺表演也是一个板块一个板块的,表演完了观众鼓掌就下台了。但是方言话剧是一个连贯的舞台艺术,人物与人物之间也有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整体的艺术。演出方言剧,曲艺演员的语言表达完全没问题,但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以及话剧艺术的整体把握上,曲艺演员面临挑战。” 语言不是障碍 方言剧也有市场 韩波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方言剧,但是北方方言剧与南方的还不尽相同,济南方言大多数北方人能听懂。虽然是济南方言表演,但演员也会尽力让观众看懂。“明湖居每年接待很多旅行团,像台湾来的游客基本能听懂山东琴书和山东大鼓,这两种曲艺也是用方言演出的。这说明,方言在曲艺表演上不是最大的障碍,演员能想办法让观众听懂,实在不行还有普通话字幕呢。” “能走上十艺节这个平台,济南方言剧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展现,方言剧也希望能借助这个全国性的平台把自己推出去。而且经过这次最终版打磨提升,《泉城人家》在舞美设计和配乐上会有很大的提升,整部剧看起来将更加大气、精美。”韩波称,方言剧中,方言有地域特色,方言突出人物的个性和城市特色,但它不是推广方言剧的障碍。若是剧本身故事好,立意高远,还是能得到更大范围认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