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绍栋 实习生 时庆祥 经济形势好时,成本高低对企业来说是挣多挣少的问题,而在经济形势严峻时,成本高低就是生死问题。 行业低迷、市场萎缩、订单下滑,企业不得不开始实施各种“自救术”。总结梳理可以发现,其中提到最频繁的莫过于“内部挖潜”。 在“省钱就是赚钱”的逻辑驱使下,这种苦练内功的内部挖潜渐成潮流,正是这股涌动的挖潜潮,让节能环保产业迎来跨越发展的新商机。 一年省电费100万 就是赚了100万
“真没想到经我们一讲,企业节能改造热情这么高,每次培训结束都会被企业负责人围住,问这问那。”回想起最近几周在济南各县区组织节能培训的情况,鲁电电气集团营销总监边立刚说。 边立刚手上的这个业务板块,有个很时髦的名字叫“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他卖的不是产品或技术,而是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财务管理方法。 上个月末,边立刚带领的团队先后在章丘、平阴、长清搞企业节能培训,下周还要奔赴历下、商河。 对于专门从事节电设备生产制造的鲁电来说,当下低迷的经济形势,正是给它这样的节能产业送来了“大蛋糕”。 每到一地,边立刚都联系当地的经信委、节能办、节能协会,由他们组织辖区内企业和单位来培训。 前几年,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概念过于泛滥,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企业很抵触。可在当下严峻经济形势下,通过外在市场开拓提升业绩非常困难,因此企业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集中到内部挖潜。“内部挖潜怎么挖?贸然裁员、提升管理水平短期内很难做到,相比之下通过节能、节电来控制成本就好办多了。” 现场接收用能企业的节能申请后,边立刚会带领团队到企业现场调研考察,然后制定节能实施方案。“上周我们去章丘一家工业企业,它主要生产各种大型锻铸件,经调研我们发现它非常适合通过余热利用的方式节能。”边立刚说,这个企业用于铸造的锅炉高温达800多摄氏度,但很多烟气余热未经利用就白白浪费了。我们帮它找到了一家空调企业,通过安装余热利用空调实现节能。 记者了解到,这个企业办公楼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光空调每天就耗掉近3000元电费,通过余热利用后,每月可节约电费8万多元,一年下来就是100多万元。对于一些中小型生产制造企业来说,按照这种标准省下的电费相当于产品成本下降约一两毛钱,在市场低迷背景下,这个效益是非常明显的。 “现在企业压力这么大,节能省下的钱就相当于赚来的利润。”边立刚说,像钢铁、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企业,生产设备基本时刻处于运转的状态,能耗在时刻发生,节能改造内部挖潜的空间很大。 边立刚说,每家用电单位都会用到变压器,以目前最高效的S15型来说,相对于目前普遍应用的S9型,以一台1000千伏安的变压器算,一年节省电费约35万元。以一家五星级酒店为例,一般要用到2台2000千伏安变压器,这样一年就可省电138万元。大型的工业企业所用的变压器更多,节电效果更明显,“一般三年左右就可回收成本。”
严峻节能形势 “逼出”千亿产业
节能需求爆发式增长背后,是能耗大省山东面临的日趋严峻的节能形势。 刚刚过去的7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组建了由4名副主任带队的视察组,兵分四路对济南、青岛、东营、烟台、济宁、泰安、滨州、菏泽8个市进行视察。 根据视察组出具的报告,我省能耗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发生较大变化。另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度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经济总量将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仍将呈刚性增长,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更困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的四项减排目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左右,目前减排工作进展不均衡,除二氧化硫外,其余三项指标累计减排都没有达到进度要求。 (下转B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