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岩侠 “洗肠”、“灌肠”、“大肠水疗”……放在10年前,肯定没有人会想到有一个叫做“洗肠”的行当会在中国高烧不退。然而,8月3日晚央视CCTV2《是真的吗》栏目组专题调查再次告诫国人:这个高消费行当既无必要也无意义,只不过是商家精心杜撰包装出来的商业噱头。 到互联网上搜一下就会发现,早在七八年前就不断有媒体和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揭批。然而,媒体的揭批和专家们的告诫指责都没有阻止这朵“奇葩”的盛开。 看看网上网下的各种推广宣传就知道,不仅各美容院争相推出“洗肠”排毒养颜服务,一些明星在综艺节目中也大谈灌肠的好处,再加上网站团购,多种居家洗肠机开始走俏,市场上甚至还出现了低至一元以下的洗肠用具。“洗肠”正成为一种包治百病的时尚保健行为,并大有发展成一种“新兴健康产业”的高烧态势。 毋庸置疑,让众多“洗肠”从业者失了商德的是那一张张百元大钞。二三百元一次,的确是个不小的诱惑。 可以宽容地想,力推“洗肠”的他们,只是想多赚些钞票。然而,当商业操作失了道德禁锢,许多时候,谋财就会与害命联系在一起。据《楚天都市报》报道,早在2005年9月,在武昌一家美容店,就有一名顾客在接受洗肠服务时意外身亡。 尽管,到目前在国内因“洗肠”谋财害命的血案不多,但现在不多不代表未来不会增多。尤其当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逐步降低,为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服务会越来越毛糙,设备会越来越简陋,消毒会越来越走过场,发生几件大肠穿孔、大出血,甚至交叉感染的事都不会是令人意外的结果。 报道显示,如果消毒不彻底,反复使用的洗肠管子还可在灌肠的人群中传播病原体。美国曾有36人灌肠后因器械污染而患上阿米巴变形虫病,6人死于肠穿孔。 正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规定,灌肠只能用于有医学指征的情况,除此以外的广告宣传都属违法,包括未批准任何“常规”灌肠来促进患者的健康。 当明星代言洗肠,当网上洗肠风行,当线下美容店竞相促销,执法监管部门又在哪里? 这似乎已不仅仅是商业道德层面的东西。如果说,道德是所有个人和企业行为的底限,那法律则应是所有个人和企业行为的红线。但是,没有执法监督的红线,则等于没有红线。 道德温度其实也是商业温度的一个镜子。当道德发了高烧,估计商业温度将不代表商业市场的正常温度,只能是钱流的热度。比如,仅就洗肠这个行业来讲,从业者众多、产品和花样翻新并不说明洗肠是个好的产业,只能说明资本逐利的肮脏。如此没有执法机关跟进把控的市场温度,除了跑偏,还是跑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