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温度和天气预报为何不同? |
受外因干扰,自测温会有误差 |
| |
- 2013年08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6日下午,本报多路记者选取芝罘区、莱山区、福山区、牟平区等多个地点进行温度监测,测出来的温度也不同,最高温度44℃,最低温度32℃。 最高温和最低温相差12℃,而且和气象台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有误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记者从烟台市气象台了解到,气象监测中所说的气温数值是指百叶箱中的气温,而自测温度时,环境因素影响严重。另外,体感温度也和实际温度有差距。 据烟台市气象台同期监测数据显示,市区温度在33℃-35℃之间,记者自测的温度普遍高于其3℃左右。 据烟台市气象台气象专家介绍,记者所测温度与气象台公布数据有误差,这是正常现象,因为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数据只是指的监测点内百叶箱的温度——一个距离地面1.5米的通风百叶箱,并且内部温度计要避免阳光暴晒。 烟台每天的实时气温、湿度等信息都从设置的百叶箱中测出,这里出来的数据是代表烟台市与国家、世界交换的惟一气象资料。 “我们在收集数据时,百叶箱中温度计的数据是多少,我们就记录多少。”专家说,通常来讲,测试气温的百叶箱都有统一设定标准,需要距离地面1.5米,并保证不被直晒、地面为草坪地面、空旷、通风。 “其实市民和你们自己监测出来的气温是偏高的,并不是当时的实际温度。”气象专家介绍,因为自测气温没有达到气温测试的标准条件,误差明显,自测温度会受到当时环境的具体影响。 例如在大街上测量,会受到公路沥青和汽车尾气的影响。在商场附近测量,会受到地面附近建筑的高温反射影响,所以均属“非专业”测量,这样测出来的温度高于实际温度。 另外,人体的体感温度除了受温度影响外,也受湿度和风力影响,“同样的气温,站在风口就会感觉很凉快,就是这个道理。” 本报记者 王晏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