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洪涛
小时候,农村里的孩子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也没有什么东西好玩。天热时节的晚饭后,跟随大人到屋外场院纳凉,躺在草帘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听奶奶讲天上的故事,最多的就是牛郎和织女。 在家乡晴朗的夏秋之夜,星光闪烁,繁星密布的一条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天际。银河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遥遥相对,隔河相望。奶奶告诉我,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织女星旁边有四颗闪亮的星星组成菱形图案,那是织女用的一把织布梭;牛郎星身旁两颗闪亮的星星,那是牛郎挑着的一双儿女。 每年七夕前后都多雨,奶奶说,七月(阴历)的雨是织女姐姐(家乡的人都这么称呼)在哭,雨滴是“相思泪”,是天上的织女姐姐想念牛郎和两个孩子流下的眼泪。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牛郎和儿女才能得以与织女相会,阖家团聚,难免泪水涟涟。这一天地面上是见不到喜鹊的,它们都飞到天上了,为这一对有情人在银河上架起一座相会的鹊桥。我想,如今社会上专门为有情人牵线搭桥的鹊桥会,大概就是根据这一传说创意出来的吧。 七夕节已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也被公认为“中国情人节”。与国外传进来的“情人节”不同,“中国情人节”代表的是夫妻们的节日。因为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是已婚夫妻,“七月七”情人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除此之外,“七月七”还有另外的含义,就是被称为“乞巧节”。 “乞巧节”也与织女传说有关。奶奶说,天上的织女姐姐心灵手巧,是天下女人的榜样。所以“七月七”这天,村里的姑娘是一定要向织女“乞巧”的。在这一天,女孩子们都要礼拜织女、穿针乞巧、精制面点来祈求幸福。盼望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各种精美的针线活和巧食做成后,陈列到庭院中,意欲请天上的织女来点评。 村里的一些中老年妇女也都到有姑娘的邻居家走一走,看看姑娘们的手工活,进行品评。这种品评当然是鼓励为主,多是说些赞扬的好话,一般看了姑娘们的手工活都要夸奖几句。为了能得到一些类似中国结之类的小饰品,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着母亲到别人家去看“巧活”。经常听到一些赞美女孩的话:“这个大嫚(老家称姑娘为嫚)手儿巧,打着灯笼也难找。”“这个小嫚心眼好,漂亮小伙睁眼瞧。”“心灵手巧面相好,十里八村也难找。”谁家姑娘手巧,手工活好,是真正的手工高手,很快就会在村中传开。口碑好的姑娘,媒人就会找上门,争着抢着给找“婆家”。在我的家乡,“七月七”是姑娘们非常重视的节日。 小时候听奶奶说,“七月七”的夜晚,站在葡萄架子底下可以偷听到牛郎和织女在天上相会时的谈话。当年,我对这个说法是深信不疑的,曾经独自跑到自家的园中,站在葡萄架子底下,屏息静听,想听一听天上传来的声音。结果是不但没有听到只言片语,反倒被蚊子咬得浑身是疙瘩。后来听说要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必须心要诚,而且要在半夜时分听,听早了不行,晚了也不行。虽然心有不甘,但是深更半夜,天黑人静的,又有蚊子叮咬,我是再也不敢独自到园中去偷听了。有一年,自家院子里的那棵葡萄也搭上了架子。我又在半夜起来去偷听过,当然还是徒劳无益,无功而返。这件事,曾经让我心存遗憾好几年。 长大后才知道,原来那只是一些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让我对神秘的太空充满了好奇,给我幼小的心灵注入了许多美好元素。传说有很多版本,我听到的也只是流传在我老家的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