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外迁,当地就势开辟景区保护罕见古民居建筑群 |
古村留住了历史,却没引来游客 |
| |
- 2013年08月1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两名村民从石屋间的古街巷走过。依山而建的石屋是井塘古村的精髓所在。 本报记者 董钊 摄 | | 一个刚下过雨的清晨,几名外地游客来到井塘游玩。如今,井塘古村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没有达到景区管理人员的预期。
本报记者 董钊 摄 | | 井塘新村的生活与普通村庄无异。本报记者 董钊 摄 |
|
本报记者 董钊 现在的井塘人,依旧怀念祖祖辈辈居住在玲珑山古村的日子。近四十年来,他们陆续离开山间石屋,迁往山脚下的开阔地。他们的家门口不再是蜿蜒的石板路,取而代之的是柏油铺设的新街巷。 长达600年的风雨承袭,井塘古村最终远离了喧闹,开始独守渐行渐远的历史。进入21世纪后,古村开发的脚步明显加快。怎样才能留得住游客,又留得住传统?这是古村开门纳客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群山中隐居的景区 井塘古村是一个具有明代民居典型风貌特征的古村落。从青州市区驱车15公里来到古村,村落“隐居”在群山之中。 7月11日,持续几日的细雨,让井塘古村原有的绿色显得更加湿润青翠。 和其他古村落一样,井塘古村走到今天,旅游开发似乎是不可逾越的阶段。 去年9月,作为第12届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重要活动项目之一,明代井塘古村正式开门纳客。 井塘村保存着大量完好的明代建筑,并以明朝衡王女婿吴仪宾的七十二古屋为中心,形成了以张家大院、吴家大院、孙家大院为布点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建筑群。 7月11日上午,临朐人王路和五六位外地朋友结伴,漫步在湿滑曲折的石板狭道上。近两年来,这是他接待外地朋友的主要方式。 景区入口处,刘小云和另外两位同事站着闲聊几句,偶尔有外地游客到来,会提醒他们别忘了买票。景区比较冷清,多数时间,刘小云和她的同事靠学习来打发。 从古村口拾级而上,一段长长的甬道延伸至人家深处,路面甚至有些陡峭。而一路迂回转折,步行大约一小时后,就到了村民的新居住区。 这里离古村不算远,人们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陆续迁离村子,到山下西北侧居住,如今这里新瓦房林立。这里地势更为开阔,与古村里仅可供两人错肩而行的狭窄巷道截然不同。 虽然环境幽静,但是村民数百年来克服着生活上的不便。“古村的街道连地排车都没法过。”村党支部委员孙好平穿行在新居住区,指着一户人家门口停放的汽车,“生活富裕了,总得有个停车的地儿。” 世外桃源的记忆 古村里已经很久没人居住。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村里人陆续搬往更靠近通往市区道路的地方。留在村民脑海里的,唯有记忆。 井塘村至今流传着“衡王嫁女”的故事。明代衡王是嘉靖的兄长,封地青州,有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女儿与井塘村人吴仪宾结缘。村里人至今相信,是这段平民与皇族的婚恋,给这个村带来福音。 井塘以“井”得名,井水四季不枯。在孙好平成年之前,他和伙伴们一直生活在古村里。至今让他津津乐道的仍是,当初伙伴们的嬉闹和邻里的和睦。 在夏季干旱时,周围村庄的人都聚拢到井塘,这里的井水依然清冽。孙好平和伙伴们则尽情地在村里捉迷藏、捕鸟。 那时候的井塘热闹非凡,留存数百年的古井养活着周围几个村子的人,人们在往来打水的过程中说笑。距古井不远处是古村的关帝庙和戏台,逢庆典日,香火极旺。 如今的井塘古村与村民居住区几乎完全分隔。这也让井塘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和其他古村落相比,保持着自己特有的优势——搞旅游开发可以不受村庄现代生活的影响和制约,居民原本安静的生活也不会因游客的增多而受到过多打扰。 要保护的村落和技艺 7月12日上午,一行人走在古村的一段甬道上,脚下的石板路刚刚被修整。青州市政协副主席孟庆刚,正和村支部书记吴道光等人研究着石板怎么铺砌,才能更接近历史原貌。 孟庆刚还有一个身份,是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 对于一直热衷并致力于古村开发的孟庆刚等人来说,古村的旅游刚刚起步。从2011年5月18日起,青州市正式决策开发井塘古村,成立了井塘古村旅游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目前已投入扩修了两条通往景区的道路,修建了新的停车场,进行了水库防渗处理,按原样修复了五处民居大院和村内道路。“现在景区基本具备了对游客开放的条件。” 吸引游客来到这里的最大看点,是依山而建的栋栋石屋。在地势陡峭的街巷两侧,这些石屋犹如“插”在斜坡上,数百年纹丝不动。从建筑手法和用材看,所建房屋、围墙、道路全部就地取材,用当地所产的青石干砌。 “但凡年过55岁的老人,基本都会建房的手艺。”孙好平说。2009年,山东省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井塘村的石砌民居建筑技艺名列其中。 拥有这项技艺的人如今也难以施展拳脚。“连计量单位都不一样了,尺寸和米换算起来总是那么麻烦,年轻人没人学这个。” 现在,针对古村典型建筑的修复仍在进行。 留住游客还是留住历史 孟庆刚认为,在保护与开发的问题上,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是决定井塘古村前途的关键。 近年来,古村被一些开发商看中,想要进行房地产开发,被孟庆刚拦了下来。“没有进行好的规划就开发,容易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破坏掉。” 孟庆刚的专家朋友,包括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叶涛。7月12日,叶涛在井塘古村景区门口,拿着相机反复拍照。近10年来,叶涛数次来到这里调查。 叶涛认为,即便放在全国范围内看,这里也是民风民俗保存最为完好的村落之一。“现在有些村落,在长年的旅游开发中,将民风民俗作为卖点,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如今在井塘新村,为了迎接更多的外地游客,已经有四户人家开了农家乐。22岁的吴海军在家做起了大厨,而他的同龄人,大多都已外出务工。 “现在的生意很不好,多是街坊四邻订菜订饭,以后可能会好些。”吴海军说。 33岁的吴红军算是村里闯出名堂的。在新村,他的院落里有几间冷库,他把家乡的特产山楂销往天津,许多邻居是他的加工户,形成产销一条龙。 “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好一点,才是硬道理。”吴红军认为,在种植加工和搞古村旅游两者间,种植加工是带领大伙致富的路子,而古村旅游要搞起来,需要太长时间。 按照当地规划,青州市将以井塘古村为龙头,打造玲珑山·井塘古村落原生态文化旅游区,将井塘、张家峪、南闫三个村以及玲珑山全部纳入景区开发。“通过衡王嫁女的古道将其连成一片,使景区面积达80平方公里,全面开发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配套旅游设施,提升旅游产业档次和水平,打造一流的完整原生态古村落遗址。”孟庆刚这样介绍。 “但现在这里远远不能吸引人。”孙好平说,很多人来到这里看了看,觉得不值,说“上当了”。 怎样既能留住游客,又能留住历史余味,井塘古村还在摸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