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要实现两大突破:一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最终还是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服务。
记者:8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推动市场金融创新发展到发展规范各类地方金融组织等5个方面对未来山东金融做了规划。那么从您对山东金融业发展这么多年的研究来看,未来的金融业发展哪几个方面值得期待? 张志元:《意见》的推出拉开了山东金融改革和创新的大幕,可以说山东金融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大的历史机遇期。如果非要说哪几方面值得期待?那我个人认为,未来山东的金融业将更加开放、资金使用会更贴近市场、各类地方金融组织会更加规范、金融文化环境会更加浓厚。 当然,金融无论如何改革,都无法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我认为如果山东金融业能在此次改革中实现两方面大的突破,其他的改变将是必然的:一个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由于实体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金融业的发展脱离实体经济就是无本之源,因此,我们在《意见》的第一条就能看到,未来的金融方向会按照“盘活存量资金、用好增量资金”的要求,以多种方式,优化信贷资金投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二是直接融资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去年,广东、江苏两省直接融资规模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4%、4.7%,而我省仅为3.5%;从上市公司数量看,截至目前,我省A股上市公司152家,而广东、浙江分别为367家、244家,差距较大。根据《意见》规划,配套直接融资渠道,我省正逐步建立起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券商柜台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可以为大型国企、中小微企业等提供差异化的直接金融服务。同时,有条件的上市公司未来会不断并购重组,山东上市公司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不断提高,整体经济水平也将得到有效提升。 不同城市根据不同特点集中优势力量打造互补的共同体,是山东金融成长为一个有机体的必然选择,也体现了区域金融需要品牌定位的思想。
记者:能否具体谈一下山东金融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未来的机会? 张志元:山东金融发展相对滞后,要改革、创新,困难肯定是有的。比如我省地方金融业在全省金融资源中占比较小,地方金融资产规模仅占全省金融资产规模的30%左右,制约了区域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间接融资体系发达、直接融资体系滞后;现有“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在推动地方金融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不足;地方金融骨干企业规模偏小、服务水平偏低,难以形成龙头带动效应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具体问题。 但我认为,我省金融改革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当前,我省金融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会:一是明确了济南区域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中心、淄博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三大区域中心的建设,打造聚集、整合与调配金融资源的基础平台,能够有效提升区域融资功能和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可以带动地方金融业全面发展。《意见》中明确了借助此次改革,着力培植银行、证券、期货、保险、信托等大型地方金融骨干企业的规划。重点以农村信用社改造、山东国托拓宽业务范围、齐鲁证券优化治理结构、鲁政期货公司上市、泰山财险拓展机构网络、引导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等方向,深化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三是通过大力发展地方新型金融组织,增强金融活力。依托本省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特点,在发展私募股权、场外交易、金融要素市场,以及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方面加大推动力度。四是设立蓝色经济金融实验区,进一步促进我省金融业改革开放。2012年以来,国务院批复了温州、珠江三角洲、泉州三个国家金融实验区,主要目的是开展金融综合改革,释放金融活力,增强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万亿元,约占全省的47%,具有建设金融实验区的多种有利条件。我省可以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申请建立蓝色经济国家金融实验区。
济南应力争早日建设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机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记者:您认为,借助此次山东金改,济南的区域金融中心之路会有哪些难得的机会?同时又存在哪些短板需要克服? 张志元:以济南为核心的“1+6”城市圈、人口密集、经济总量大,具有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和强大动力。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济南已成为京津以南、沪宁以北、西安以东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业资产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强的城市,随着我省金融改革的推进,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等要素正在向济南逐步聚集,济南市的金融体系日益健全,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这些有利条件为济南加快金融区域中心建设步伐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济南市可以通过借鉴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的做法,集中省内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资源,成立金融控股集团,加强相互协作,提高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大力支持济南高新区成为“新三板”试点园区,推动高新区符合条件的高科技企业进入“新三板”挂牌,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等举措,力争早日把济南建设成为黄河中下游地区金融管理中心、金融机构中心、资金结算中心、金融交易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目前济南还没有形成真正的金融合力,综合竞争力不高,金融人才偏少。这些都一定程度制约了济南迈向综合实力较强的区域金融中心的步伐,还需进一步规划和协调。
学术界将在支持政府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东金融文化产业也将得到快速发展。
记者:您个人从事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研究多年,您认为此次山东金融改革,学界将贡献怎样的力量? 张志元:近年来,随着我省财经类院校规模的发展壮大,学术力量不断增强,高端人才日益聚集。在此次金融改革中,学术界在为地方经济金融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理论研究、智力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郭省长来到山东后,高度重视专家、学者在金融改革中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随着我省决策机制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学者将在支持政府决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是学术界,我个人认为,未来的几年,金融业将迎来百花齐放的局面,不仅仅是金融机构增多,中心变强,还有金融配套的文化、服务产业的兴盛。有政府、企业、学校、媒体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山东金融业将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必将结出丰硕的金融果实,为山东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本报记者 周爱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