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参观120调度中心和疾控中心,在自救互救基地齐动手学本领 |
“这些关键时候救命的招,真有用” |
| |
- 2013年09月09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手臂骨折该如何固定?心脏骤停的人怎么实施抢救?7日,本报小记者在泰安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找到了答案,孩子们实地模拟如何自救互救。活动当天,孩子们还参观了120调度指挥中心和市疾病控制中心,学到了生活常识和救护知识。 7日,本报小记者去泰安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参与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并参观120调度指挥中心。他们有的装“病号”,有的当“医生”,在工作人员指挥下学习如何包扎和自救,一些小朋友还赢得急救包等奖品,大家玩得很开心。 7日,不少小记者上午不到9点就来到泰安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看到培训基地内的模拟人、急救包等物品,他们都好奇得不得了。“这个模拟人好逼真啊,是用来做人工呼吸的吗?”小记者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 上午9点30分,开始上自救互救培训课,老师教给小记者,如果别人手臂骨折时,小朋友该如何进行固定。“假设你的身边没有木板,你可以用硬杂志。硬报纸充当夹板,如果夏季胳膊裸露皮肤,为防止夹板与皮肤摩擦,首先要在胳膊上缠上衬布,然后检查血运情况与运动情况,再把夹板放在手臂下,然后再固定夹板,最后,对受伤的手臂进行大悬吊,再次检查血运情况与运动情况。”老师讲完后,让小记者模拟实景操作。 “谁愿意当伤病员?”老师的话音刚落,小记者杨乐彦第一个跑上前去,小记者张梦珺如被安排做“急救员”。尽管刚看过一遍如何操作,可实际动手还是很困难,“该怎么固定呢?”,几个小记者都凑过去一起帮忙,最后“病号”被绑得动弹不得,书还掉了一本,不少孩子哈哈大笑,纷纷举手要去再做演示。几个孩子在老师指导下,终于顺利完成任务,看着被大家“武装”好的病号鼓起掌来。 活动当天,小记者们还参加了遇到地震、火灾等该如何避难的有奖问答,他们凭着在学校和电视上学到的知识,获得急救包和帽子等奖品。大家还学习了如何给心脏骤停的病人做心肺复苏的技能。 “心脏骤停的人最佳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所以掌握这门技术可以帮助别人挽回生命,家长和学生都该好好一下。”泰安市自救互救技能培训基地老师演示了如何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小记者刘一甲的妈妈还现场做了演示。“这些关键时刻能救人,我得学学。”不少小记者在现场说着。 随后,小记者还参观了120调度指挥中心,“每个固定电话打来求救电话时,都会显示地址,每辆救护车在干什么这里都能看得到。”在120调度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在这里的大屏幕上,写着已接电话及各个医院的救护车停放情况。 小记者毕福临说,我今天学会了如果家里有病人该如何求救,“要告诉出事的具体方位,保持电话畅通。” 活动最后,全体小记者又参观了市疾病控制中心,在那里学习并了解一些预防疾病常识,“这些知识都非常有用,以后我知道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办了。”一名小记者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