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葛亮 9日,济南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通告,受公积金提取新政影响的两类人群,办理提取业务可以延长半年。此前,济南发布公积金提取新政,在6日和9日,公积金服务大厅两次“爆棚”,出现扎堆提取的情况。(详见本报A06版) 面对两次出现的“爆棚”,济南公积金管理中心高度重视,及时进行了延期,并对市民关心的话题,如调整是否因为缺钱等进行了回应和解释,展示了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态度和能力。但市民们更期待,这种“折腾”能少出现。 梳理此次济南公积金提取新政,从9月3日向各家媒体发布通稿,并于当晚在官方网站发布提取细则,到9月6日出现首次“爆棚”,其间各家媒体对新政影响哪类人群,又有哪些人群不必跟风提取,可以说做了详细的解读。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过两天的周末(7日和8日),9日再次出现“爆棚”。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一个问题,除了政策误读和盲目跟风导致的扎堆提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爆棚”的出现?我们从中能观察到什么? 公积金的提取和市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既可用来贷款买房,又能用来还贷。但与此同时,公积金提取政策又相当复杂,既涉及贷款形式,还关涉提取用途,尤其是调整之后,还设置了时间限制,并且有些条件还互为前提,让“能不能提公积金”成了群众高度关注的问题。咨询电话和提取人数骤增,即是一个明证。 这种情况的出现,要求相关部门在调整提取政策时当慎之又慎,做好充分的调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要有预案。政策发布之后,还应充分利用媒体,向市民做好解释工作,避免误读和盲目跟风。 济南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接受采访时说,他们发布新政前经过了前期调研,但没想到场面还是如此火爆。这种情况说明,调研工作还可以再细致一些,对新政能涉及到的人数、对市民的接受和理解程度,要有比较精确的预判,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当前,各地各部门都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不仅要求政府部门在决策时提高科学性和便民性,心中能装着百姓,而且要真正站在百姓的角度上想一想,政策是不是能服务到百姓,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