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信毛竹板,书会上的“台柱子” |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信毛竹板已传承到第三代,成阳信劳店镇文化“名片” | |
- 2013年09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省教育电视台视《视说新语》栏目组专访阳信毛竹板传人。(左起张秋生、李鸿儒、李洪彬) | | 1998年7月,老艺人张义兴在演唱会毛竹板书。(资料图) | | 李鸿儒在表演中。(资料图) | | 阳信毛竹板书第三代传承人、李洪儒的徒弟劳云房。(资料图) |
|
本报记者 王忠才 通讯员 马希青
“书画故里”、“毛竹板书之乡”、“庄户剧团”,阳信县劳店镇近年来充分开发丰富的文化传统,打造了劳店镇的三大文化“名片”。其中,阳信毛竹板是该县最早被滨州市批准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首创人为劳店镇东纪村张义兴,已传承到第三代。 近日,记者走进劳店镇去寻访约有六七十年历史的毛竹板书,专访现有毛竹板传承人李鸿儒,现毛竹板传承人李鸿儒、李鸿彬、张秋生均为张义兴的徒弟。其中李鸿儒、李鸿彬多次被评为胡集书会的“最佳演员”,张秋生是阳信县古书院院长,也是胡集书会的“台柱子”。
往昔天当幕地为台 走南闯北说书传唱 说书曾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尤其在明清时期,书场遍及城乡各地,听人说书成为普通民众最主要的娱乐形式之一,随之兴起了一大批职业、半职业说书艺人,形成了一个特殊职业群体。但时至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众文化娱乐生活的日渐丰富,说书艺术受到巨大冲击,一度陷入低迷,而近些年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又使说书艺人看到了一线曙光。 毛竹板又名阳信毛竹板书、阳信竹板快书,俗称“大落子”、“京口落子”,现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毛竹板书形式简单,演员自击乍板和截子站立说唱,表现力丰富,灵活机动。起初唱腔扳式、腔调较少,只有头板、二板、快板等,起句时多先用“哎”字领起。 “我从小就喜欢这个,那时候看到张义兴老师到我们村里来唱,我就很感兴趣。”今年已经71岁的李鸿儒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加入到这个曲艺中来的。李鸿儒11岁那年还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张义兴老师来到他们村里说书,李鸿儒看到后很喜欢,回到家里就自己从家里找了根竹竿,自己做了一个呱嗒板子。晚上张义兴老师说唱的时候,李鸿儒就很顽皮地上前敲打自己的呱嗒板。“张义兴老师说那是谁家的孩子从这捣乱,当然应该是开玩笑地说,当时我就问我跟你学行不,张义兴老师当场就答应了。”就这样,李鸿儒成了阳信毛竹板的第二代传承人。 “俺老师对我真好啊,把他的手艺手把手全部交给了我,我也更加有了激情,背书可以说读几遍就背过了,现在还能轻松背过,麻溜地说。”李鸿儒成了张义兴的弟子后,跟随老师开始了天当幕地为台的生活,走南闯北行走潍坊、昌邑、利津、广饶、巨野等地市,为当地群众献上精彩的演出。“那段时间也不容易,收益还不错,但是特别有激情。” 李鸿儒在当地也经常演出,受他的感染与影响,其弟弟李鸿彬也加入到了这个队伍中来,再后来,附近的张竹峰加盟,他们成为毛竹板的第二代传人。李洪儒创作和演出了一大批传统的毛竹板曲目,同时对其老师张义兴的一些曲目进行了整理,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得以保存和流传,为毛竹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作有《平原作战》、《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等长篇革命战争题材作品和由传统长篇神话故事《西游记》改编的《火焰山》。 胡集书会新契机 众人争抢“台柱子” “真亏了这几年政府开办的胡集书会啊,给我那么大的舞台让俺展示。”。说起这几年来毛竹板的发展,李鸿儒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他这几年来连续参加胡集书会,并且是胡集书会名副其实的“台柱子”。“我那往台上一张,众多逛书会的人立马就围过来。” 近年来,由于阳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使逐渐衰落的传统曲艺毛竹板又受到各级政府及民众的注意,这给处于寒冬中的传统曲艺及民间艺人带来了丝丝春意。胡集书会的繁荣与兴旺,又带动了鲁北、冀东南等周边地区民间艺人的说书热情。由于来了之后就能被安排下村并获得一笔不菲收入,许多艺人又敲起书鼓说起书来。 李鸿儒每到胡集书会就会携带弟子去赴会,这几年下来,已经成了胡集书会上众所周知的名人,深得赶会和当地村民的喜爱。每当表演结束去村里时,就会遭到村民的“疯抢”,这样下来,李鸿儒也有了不错的收入。“一个书会下来,比我现在卖豆腐挣的钱多了去了。”李鸿儒兴奋地说。 “现在阳信毛竹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政府很重视,也很支持,我们看到了希望。”李鸿儒除了参加胡集书会外,逢年过节都会在县里、乡里参加一些文艺演出。“刘兰芳听了我说的毛竹板后说我这个不能叫阳信毛竹板,应该叫中华毛竹板。”李鸿儒听了很兴奋也很自豪,想尽办法一定要将这门艺术好好地传承下去。 传承教育进学校 录制影像传后人 记者在采访时,说起毛竹板现在的传承问题,劳店镇文化站负责人告诉记者,阳信县和劳店镇对毛竹板的传承问题非常重视。为保护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和发扬阳信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今年3月21日,阳信县在商店镇小桑小学举行了非遗传承教育基地揭牌仪式,正式开展以“毛竹板”为代表的优秀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 阳信县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技艺精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遍布全县,这些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梨乡文化的根基和主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发展冲击,传统文化面临削弱消亡危机。针对这一现状,自2011年起,阳信县文广新局、文化馆着力于非遗传承,另辟蹊径,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在校青少年为生力军,重点解决非遗传承中存在的人员缺乏、难集中问题。目前,该县已在洋湖乡、劳店镇等乡镇成立了非遗进校园示范点,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娃娃抓起,实现非遗后继有人和可持续发展。 日前,省电视台专门为李鸿儒、李鸿彬、张竹峰作了专题片,以镜头和影像的形式记录了毛竹板艺人平时的生活和演出盛况,通过影像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喜爱这门艺术,渐渐地学习并传承这门艺术。逢年过节,他们还经常到敬老院慰问演出,让老人们切身感受这项传统艺术的魅力。 今年7月18日,劳店镇开展了以毛竹板为代表的“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并举行了“收徒”仪式。李鸿儒、李鸿彬、张竹峰三人分别“对接”解家小学、路家小学、东风小学三所学校,从每所学校挑选出10名学生,向他们传授毛竹板艺术,传承非遗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