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燮 9月3日齐鲁晚报·今日枣庄以《送孩子乱停车一家长吃罚单》为题报道,9月1日,上午7点多,陈女士开车带着孩子到学校报到。由于以前也是在立新小学上的幼儿园,陈女士已经习惯把车直接停在学校门口,结果出来之后看到车上有一张罚单,让陈女士很是惊讶。 又是一年开学季,各小学、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拥堵问题再次凸显,接送孩子的家长和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交通状况混乱不堪。这一“顽疾”由来已久,并且随着私家车数量的猛增正日益恶化,几乎成了“中国式门前堵”了。每逢此时,可谓治堵制度密集出台,治堵高招迭出,并增加警力疏导交通,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 对此,参与拥堵的各方也是各有苦水。学校深感无奈,管理部门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担心孩子安全。表面上看,学校“门前堵”表现为私家车接送孩子的家长乱停乱放、逆向行驶、争抢道路等人为因素,但是根子上却暴露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就近入学成了“纸上谈兵”,公共交通的不给力,家长对孩子安全存在焦虑。尽管如此,学校“门前堵”也并非无药可医。 从硬件上说,学校门前交通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还有待完善,从管理上讲,对交通的疏导和整治明显缺乏前置性。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验似乎可作借鉴。在青岛市,由公交公司专门开通了一路“学生专车”,设有专门标志牌,沿途经过市内20多所中、小学校。南京有百辆专用于接送小学生的“校巴”,缓解小学生乘车难。杭州公交总公司推出可以乘坐10人左右的小面包车接送学生上下学,专车没有固定线路,只要有顺路的6到10名学生共同预订,就可沿路按时接送。在英国限制私家车开车接送学生,改善校车服务,鼓励学生走路或骑车上学。美国培养学生自立能力,小学生接送由老师领到站台,告知大巴运行路线和不同站台显示器,教学生识别不同车次的停靠站,让孩子尽快掌握接站技巧。总体说来,学校“门前堵”要长效地综合治理,硬件升级和软件跟进,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