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又是一年中秋到。 中秋,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月亮满圆,寓意团圆,又称为团圆节。这样美好的节日,自是少不了动人的故事,无论是嫦娥奔月的诗情画意,吴刚折桂的徒劳无功,还是朱元璋月饼起义的神来之笔,都给中秋赋予了浓浓的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这一轮皎洁的圆月,也承载了国人最深沉的情感寄托。古有帝王秋日祭月的礼制,也有贵族文人对月寄情,更有一家老少围坐在葡萄架下,吃月饼赏明月,共享团圆之喜。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逐渐带有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香港的舞火龙,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在月光的映照下,一草一木总关情,人们将心底所有的情愫都尽情地释放,寻找着最传统最本真的精神皈依。 岁月车轮滚滚向前,现代化的进程呼啸而来。如今,人们早已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沟通也变得随心所欲。感慨了随手拍张照片发个微信微博,想家了就跟爸妈直接视频连线,再不用举头对月地婉转寄托。况且城市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想看月亮也不再是抬头就有。吃惯了各式甜点,月饼也变得更像是一种形式,只用来拍照应景,早已无关风月。更甚的是当中秋也成为了公众假期,人们对假日出游的期待便远远超越了回家团圆的向往,早早地规划行程,身未动心已远。中秋节前,人们和车们都变得异常忙碌,先是绞尽脑汁地盘算如何给亲朋好友选购礼物,再不辞辛苦地把各色礼品迎来送往,堵塞的交通让人无可奈何,谁让一切都是以中秋的名义…… 月亮的脸,悄然改变。流转千年的传统文化也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是谁让中秋失去了原本浪漫的色彩?是古人太多愁善感还是现代化让我们变得只重物质?其实,无论生活方式如何进步,风俗习惯如何变迁,蕴藏在传统节日背后的情感与价值观始终不曾褪色,亲情、爱情、友情,那些被我们遗忘在物质之外的情感诉求,才是支撑社会发展的灵魂所在。 当传统的中秋佳节只剩下休闲和消费时,我们真的应该做点什么了。生活之妙,存乎一心,为自己营造一个有感情的中秋,其实也并不难。放弃商场里华丽包装的月饼礼盒,亲自动手来一次爱心烘焙;不再安排匆忙的郊游远足,无论多远都回家团聚;又或者只是静静地给孩子讲一个嫦娥与玉兔的睡前故事,对着月光怀念一段往事、一个人,就让情感左右时间,把传统流转成风尚。 生活离不开物质,但更需要精神。文化的传承在节日凸显,更应该深入人心。这个中秋,就让我们抛却世俗,只顾明月秋风,或许,才能真正领悟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丽意境。中秋快乐,阖家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