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松刚 27岁的冯海燕是诸城市一家日企的员工,曾在中华女子学院就读日语专业的她,对自己的这份工作曾经充满幻想。她说,她的老家是日照市莒县的一个偏僻农村,距离自己工作的地方大约有3个小时的车程,这段距离其实并不远。但是在冯海燕工作的4年里,她只在第一年的中秋回过家。 冯海燕一直很要强,当在工作中发现其实并非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每逢回家家人都会唠叨她尽早解决婚姻大事,并多次提出要她回老家找一份工作时,她便感到反感。她说,每逢中秋节,母亲总是主动给她打来电话让她回家,“但是,我说很忙,单位不放假。”冯海燕对于中秋节的感觉,是既爱又恨的,“你不知道,一个女孩子自己在外面,八月十五这一天,看着天上的月亮,心里有多难受。”冯海燕说,从来到诸城工作以后,她每天早上7点起床,8点上班,下午6点左右才下班,晚上10点睡觉,“一个月就休息一天。” 冯海燕在校期间是一个非常活泼的女孩,在单位也受到同事和领导的喜欢,她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总会有回报,唯一让她不满意的就是薪酬问题,“想攒一点钱,真得很难。”冯海燕说,这三年她身上攒下的钱只有2万左右。“已经在外面干了3年了,好像还是一无所有。”冯海燕说,她今年已经27岁,至今没有找到男朋友,父母也让她回家,“我知道父母都是为了我好,但是我觉得这样太失败了。我要再试试。” 2011年、2012年的中秋节,冯海燕选择在潍坊度过,“2011年和同事去了诸城的马耳山,2012年去了市区找了朋友。”冯海燕说,她已经递交了辞职信,在潍坊过完最后一个中秋后,她将奔赴青岛,在那里寻找自己的梦想,“中秋节想家,就给家里打个电话,等我安顿下来,就抽时间回家看看爸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