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帮扶给企业打了强心针
市属困难国企负责人:要走出困境,改革是唯一出路
  • 2013年10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济南大易造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增福  杨璐 摄
  山东华联商厦政工部长王福全 杨璐 摄
  “企业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是负担沉重、步履维艰,各种矛盾和问题日积月累,像大山一样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9月30日,在济南市属国有困难企业和困难职工代表报告会暨帮扶解困动员会上,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表示,企业发展有不少困局,但政策帮扶给企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保险金难清缴,职工退休受阻
  齐鲁化纤集团第一棉纺织厂厂长王建平透露,从2005年开始,由于长期收不抵支,企业一直欠缴职工“五险一金”。根据政策规定,到了职工退休时,需要一次性补缴,职工才能正常退休。
  “从今年开始,一棉职工进入了集中退休期,2013年共有300人退休,人均约需6万元,共需1800余万元,除政府救助的50%外,企业需自筹900余万元。”王建平言语中透出无奈,明年企业又有250多人退休,每人约需8万元,企业还要自筹1000余万元。以目前企业的状况,已经很难拿出这笔费用。
  济南大易造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增福说,企业已经20年没招工,人员年龄老化严重,这几年正好赶上职工集中退休,每年都有200多人,光企业自己需要补缴的社保费一年就得1200多万元,这让企业压力很大。
一企业欠下职工1.5亿
  “企业垮了,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职工。”山东华联商厦政工部长王福全说,当时的1400多名职工,除了28名留守人员,一下子全都没了工作,每月只能发二三百块钱的生活费,更别提养老和医疗保险了。有位职工小马,因为退休家庭困难,拿不起儿子的医疗费,导致儿子听觉严重受损。
  王建平说,现在,企业光欠职工个人的钱,包括工资、集资、医药费等,就已经高达1.52亿元,具体到每个人,有的欠几千元,有的则欠几万元,时间短的欠了几年,时间长的已经欠了近20年。“对此,很多职工反映强烈,经常到企业要求我们偿还欠款,感觉很无奈。”
  张增福说,他们企业一共有7000多名职工,每人至少欠了四笔账。“这些欠账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
企业外债成沉重包袱
  不少企业效益下滑以后,开始拖欠银行、客户等款项。王建平说,目前,齐鲁化纤集团第一棉纺织厂外债已高达2.5亿元,其中,欠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1.6亿元、欠税款4100多万元、欠客户1000多万元,等等。“巨大的外债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重大瓶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不过的鸿沟、解不开的难题。”
  “大易公司拖欠外债数额巨大,截至1998年9月,光金融债务就欠了10.1个亿。如果算上这些年的利息,将会突破20个亿。”张增福说,以大易公司目前的经营收入,用于职工吃饭和维持生产尚且捉襟见肘,想要再发展实在有心无力。
困境中看到希望
  目前,济南大易造纸有限公司涉及的债务案件有256件,诉讼标的金额累计人民币2.3亿元、美元1200多万元。大易公司的土地被判决查封,“一旦执行,就等于从根上断了企业的活路。”张增福说,他们目前只能尽最大努力协调法院暂缓执行,避免造成更大的不稳定因素。
  王建平透露,一棉的土地、房产、设备都已经抵押给银行,厂区近25万平方米的土地已被法院查封,实际上,企业现在是靠经营别人的资产而活着。“今年初,由于历史债务问题,法院查封了企业的租金账户,从2月份到现在,我们一分钱都没领到。”王福全言语中透出辛酸。
  张增福说,长期不断的债务诉讼,把公司拖入了无休止的官司,我们很难有精力抓经营、谋发展。
  “企业要想走出困境,改革是唯一的出路。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积极寻求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探索企业摆脱困境、重获生机的新举措。”王建平说,同时,更加期盼济南市委、市政府能够给予老国棉厂更大的政策支持和资金帮扶,帮助化解一些自身难以化解的债务,帮助减轻一些企业背负的沉重包袱,帮助企业整合资产走出一条新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