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的“泛鑫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个别银行也被牵扯进来。记者从保险市场了解到,有保险中介机构热衷于依附银行卖产品,保险中介与银行合作关系的利益链浮出水面。
银行中介“抱团”未必靠谱 保险代理公司的做法就是学习之前银保渠道的老路子,派代理公司的营销员去银行驻点做销售,但代理公司去银行就不叫驻点了,叫“巡点”,根据监管层的规定,保险公司是不允许代理人去银行驻点销售产品的,但是对于代理公司的营销员却没有明令禁止。 险企偏爱大银行,对银行自身而言销售保险产品也更愿意直接和保险公司合作。“一来是节约中介渠道费用,议价能力更高。二是现在保险中介不成熟,监管不到位,风险太大。第三是直接合作能带来其他收益,比如更系统的培训,更优质的售后服务和更快速的争议解决。”商业银行相关人士王先生表示,特别是银保市场近年来比较乱,根源就是销售与服务的分开以及双方就权责、利益的博弈。“如果中间再插一个中介,就更乱了,因此一般银行和中介合作的还是少数。”
高额佣金吸引银行员工私售 伴随着“泛鑫事件”的蒸发,银行方面表示没有和该保险中介合作,称相关业务是属于员工私下销售。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员工私下销售相关产品,也是出于较高的佣金考虑。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员工私下跟保险中介签售保险,最高可以获得十几个点的佣金收入,“没有这么高的回报,银行员工怎么会冒这个险。”该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记者调查得知,一般来说银行或个人售卖理财产品等,佣金收入最多是百分之几,但售卖一些保险产品的收益可以达到15%,是其他收入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除了保险中介在其中收取高额的佣金,在正常的合作中,银行兜售保险产品也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保险公司甚至私下会对销售的人给予各种形式的奖励。
可能会存在销售误导 中介代理的产品在银行被卖出去,一旦发生销售误导的行为,究竟是中介的责任,还是银行的责任或者保险公司的责任呢? “一般营销员都是以银行员工的身份向消费者介绍,并不会主动表明自己是某某中介的身份,所以消费者在投保的时候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有保险中介参与到其整个投保过程当中。”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和险企都是拿自己的声誉在做这个业务,所以需要进行中介机构资格的审核,服务模式探讨,风控把握,而作为保险公司要做好核实、追踪以及售后等工作。 专业人士告诉记者,通过中介销售出去的保险产品被称作经代渠道产品,“跟普通银保产品不同,经代产品会在投保单首页上标注‘经代渠道专用’的字样,客户在填写保单信息的信息栏上方会印相关有经代公司名单、代码,消费者可以在填写保单或者拿到投保确认书的时候予以辨识。” 据《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