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最终揭晓,村上春树的粉丝们再次被“诺奖”涮了一把。其实,真正涮了他们的是英国立博博彩公司。毕竟是这家据说非常权威的博彩公司,在连续押宝五次失败后,锲而不舍地再次预言说村上春树会获奖。 说句公道话,抛开拿文学赌钱的焚琴煮鹤不谈,论干预测这活儿的认真程度,立博博彩公司绝对是业界良心。为了保证预测的准确性,专门组建了一个团队,成员个顶个都是双料行家——既是有品位的文学鉴赏家,还都有精算师资格。然而就是这么一帮大牛,算计了半天竟然还是得算少、失算多。这不得不让人琢磨,文学奖到底能不能算出来呢?它到底有规律没有? 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所谓“颁奖规律”,历来被人们津津乐道。就说今年村上春树没戏这事儿,之前还真有人“预测”出来了,理由是文学奖去年已经颁给了莫言,今年恐怕很难再给一位亚洲人,言外之意这么干太不“讲政治”了。而此次文学奖最终花落爱丽丝·门罗,其实从“政治正确”这个角度讲更有道理,因为自1993年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北美文学家已经“消失”整整二十年了。因此,之前就曾有人大胆预测,本届文学奖肯定会给北美作家“平均”一个,结果居然言中了。 有关诺贝尔文学奖“讲政治”的传说可谓源远流长。比如1970年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曾为成为最无悬念的一届。因为当时东西方打得跟热窑似的,任谁都能看出来瑞典早晚要借机好好恶心一下苏联人。所以虽然连索尔仁尼琴自己都说,他写的《古拉格群岛》不是小说而是纪实,文学奖还是被硬塞给了他。类似的“佐证”还有丘吉尔获奖,颁奖词怎么听怎么像在感谢他给欧洲带来了和平,而不是因为丘吉尔真写了什么好书。 不过,人们往往忽略的是,反驳诺贝尔文学奖“讲政治”的例子,其实和支持它的一样多。比如在百余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拉美文学家占七八位,你很难说这是出于何种“政治正确”的考量。再比如该奖项瑞典人光给自己就颁了八次,一点不避嫌。断定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个“排排坐,吃果果”或者“政治正确,发个小红花”的游戏,恐怕是有失偏颇。 诺贝尔文学奖的规律之所以被传得像尼斯湖水怪一样有鼻子有眼,正是因为该奖项本来就无规律可循。按照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的“官方解读”,“(文学奖的评价标准)不过是几个瑞典老头怪异的欣赏口味。”这虽有过谦之嫌,但说出了正理。文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存乎一心”之事,至于文学奖评委的心思,你最好别猜,猜了也不会明白。 书,还是自己看着开心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