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作家陈莹的散文集《春天对秋天的致意》,最近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春天对秋天的致意》,是一本内容丰富的散文随笔集。作者从内心出发,写景、记人、说事、忆旧,用优美的文字,浓烈的情感,把童年往事和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折射得色彩斑斓,直抵人心。 这本集子里的近百篇文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有趣”。有多篇文章写到吃,写香椿芽、雪桃、地瓜、豆腐、猪下水,这些普通的食品,被他写得妙趣横生,且时常有一个个的小故事穿插其中,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写几个青年农民,在月黑风高的夜晚,用集体的豆子换回豆腐偷吃的那段儿,真实、生动、淳朴、自然。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哪个村里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呢?读罢深感有趣,同时对那物质匮乏时代的描述,又令人心痛。那“热气腾腾”的火锅,在作者笔下,不仅仅是吃,还包含着时代的变迁、人情的温暖和对渐行渐远的往昔生活的丝丝怀念。乡下的集市、归来的农人、山间的节日、童年的野趣,在作者的笔下,无不是生机勃勃、趣味盎然。 这本书还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情”。世情、人情、亲情、山水情,好多情。四季流转,童年往事,故里街坊,邻居同事……无不写得含情脉脉,情真意切,但叙事却不矫情,不滥情,比如在《千年街坊》中,作者由三位叔叔陪着,行走在故乡的田间街头,那些湾坑、房舍、杂草、庄稼,让他触景生情。最终,“这次回去,我没有去看自家的老宅院,怕引起伤感……但在我的脑海里,却时常浮现出老家的影子:北屋的红瓦白墙,西屋的黑瓦砖墙,南屋的灰瓦坯墙;院子里茂盛的家槐,清香四溢的椿芽,铁枝艳朵的石榴树以及后院的小平屋、鸡窝子、地瓜窨子,这些都是我生命履痕的一部分啊!”类似的文字比比皆是,贯穿着一股鲜活的气息,或清爽,或湿润,或浓郁。 陈莹是一个用心写作的人,许多文字中不仅包含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考,而且还充分地体现出他对底层民众的体恤和同情之心。他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们。他多次写到区里的劳动力市场,写到那些渴望找到活儿干的打工者,写到他们劳作一天后,夜晚用餐时那短暂的快乐和享受。 “几十张矮桌旁,坐满了休憩就餐的农民工兄弟。炒一盘土豆丝,煮两个咸鸭蛋,喝二两高度白酒,红晕涂满脸颊,布满血丝的眼睛炯炯放光。飘飘欲仙的样子,让旁观者心生同情与敬意,甚至羡慕。”(《壶中乾坤》)真是“幸福着他们的幸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让人读罢,内心涌动起一股昂扬的力量和别样的美。 不止一人问过作者,生活在当今社会,为何依然对文学如此难以割舍?陈莹总是报之以淡然一笑:人生在世,平安是福。我的业余时间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读书,二是写作。读书不含功利,一册在手,如沐温泉,欣然沉浸其中,荡涤心体污垢。偶有所感所悟,必当信手录之,耕耘不拘深浅,收获不计损益,每有拙作发表,胜似意外拾金。就像歌里唱的,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莫言曾讲,文学最大的用处是没有用处。从物质层面上讲,文学确实没有什么用,又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当钞票花。但文学关乎个人心灵,人需要有精神生活。似我等凡夫俗子,有点儿修身养性的小情趣,过着平淡安逸的小日子,应该算是不错的生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