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团体增至近千家 |
走出街道社区频频登上大舞台 |
| |
- 2013年10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在市区街头,随处可见唱歌跳舞的老人。 本报记者 马志勇 摄 |
|
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社区村居的林荫下、湖畔边,处处可见打拳、唱曲、下棋、逗乐的老年人。10月10日,记者了解到随着老年人越来越注重精神提升,老年文化活动办得红红火火,全市各类老年社会团体也由5年前的八、九十家增至目前的近千家,数量增加近10倍。 唱歌跳舞成了必修课 65岁的邢兰英是一个舞痴,自6年前开始跳舞,就不曾中断。“夏天在广场跳,冬天就约几个老伙伴在家里跳。”邢兰英告诉记者,平时不和孩子一起住,自从退休后,每天无所事事,闲下来的日子令她很不适应。现在每天跳完舞会出一身汗,晚上睡眠质量也提高不少。 和邢兰英一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加入到老年人文化团体中。“队伍从最初的10几人扩大到现在的50余人。”70岁的钟凤兰2007年成立了天天乐老年歌唱队,最大的72岁,最小的也将近50岁,岔河桥头是他们雷打不动的聚集点,每天准点去排练、演出。“现在的歌唱队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平时大家聚在一起唱戏、扭秧歌,相互交流学习,唱得高兴,玩得开心,心里就不觉得沉闷了。”钟凤兰说。 在大舞台获奖是常事 “越来越多的老人也不再满足于在街边跳舞、唱曲,更想登上舞台展示自己。”63岁的韩淑贞于2006年自筹5000元成立了德州市中老年艺术团,率领团队先后获得全国第二届老年舞蹈大赛特等奖、2012年山东省老年文化艺术节金奖等36个奖项。作为老年人文化团体的见证人,韩淑贞坦言,老年文化团队虽然面临资金、场地缺乏的尴尬,但数量和质量却有了大的提高。 以德州市中老年艺术团为例,团队由最初的30人增至60余人,最大的67岁,最小的56岁,仅德城区,近几年自发组织的有规模的老年团体至少增至10余家;此外,夏津、武城、禹城、临邑等县市在今年先后有了自己的艺术团,老年人演出也由在本地区自娱自乐演变成各地市交流演出,更多的老年团队开始走出德州走向全国。“仅我们团队,就先后有张新华等人获得全国第六届京剧票友大奖赛金奖。” 近日,南龙社区弘艺京剧团更是代表德州获得CCTV11《一鸣惊人》栏目的周冠军,即将决战月度冠军。 老年团体增至近千家 “以前是鼓励老年人报名参与,现在是有特长的老人都不一定能进去好社团。”德州市老龄办宣教科科长李国平称,2009年德州市老龄办曾做过一项调查,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的频率频繁的占7.36%,偶尔参与的占43.41%,经常不参与的占25.37%,从不参与的占23.86%。老年人业余生活以个人活动为主,老年人经常参加的娱乐活动有散步、棋牌、唱歌、跳舞、打太极、球类、游泳、钓鱼等。 近几年,随着老年人观念的变化,老年人参与集体活动的频率频繁的占20%左右,偶尔参与的达60%左右,老年人业余生活也以团体活动为主。“老年社会团体分为官方和非官方,全市各类老年人社会团体由5年前的八、九十家迅速增至目前的近千家,全市数量增加近10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