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一点“忍术”,多一点“出头”的勇气 |
——反思“身边的怪现象”之二 | |
- 2013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很多时候,“怪现象”头上是有“紧箍”的,它们最怕的就是较真。如果总是选择“隐忍”,都等着别人出头,自己搭便车,那“怪现象”只会愈演愈烈。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最近的一组报道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一是北漂小伙办护照遭遇工作人员刁难,白白跑了3000多里路;二是大学生自办合作社,原本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问题,却被县镇两级工商部门“踢来踢去”。 办事机构的“庸懒散”让人恼怒,不过现实中许多人对此见怪不怪。面对类似情形,如果总是选择“隐忍”,都等着别人出头,自己搭便车,那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怪现象”大大方方地存在,变成“老大难”问题。 就拿到公权力机关办事来说,有些群众对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早已“习惯”,登门办事之前就做好了“任人宰割”的心理准备,遇到工作人员态度良好、办理程序简洁顺畅,反倒觉得很意外。不仅如此,在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忍术”都很常见。看见有人在公共场所吸烟或买票时插队,心里虽然不满,但还是闷声不响。内心的想法是,最好有别人“出头”,自己可不能去冒险、费力。 正是这种想法使得问题恶性循环。面对不正之风或者不文明现象,是否勇敢地主张和行使权利,往往会对事件走向有截然不同的影响。其实,很多时候,“怪现象”头上是有“紧箍”的,它们最怕的就是较真。那个自办合作社的大学生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他用书信的方式把自己的遭遇反映给了当地工商部门的负责人,最终换来工作人员态度的转变,证件也办了下来。 而且,有时候较真只是举手之劳的事,成本并不高。对公权力机关的不当行为,群众可以通过意见簿、市民热线、举报信箱等途径进行反映。面对不文明现象,一句提醒和劝阻也常常会收到效果。过分的隐忍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浪费了这些现成的途径。 当然,在一些地方,民众投诉维权渠道不畅的情况依然存在,群众反映问题耗时耗力,甚至还会遭遇打压。此时其实更需要有人站出来,因为“嫉恶如仇”的氛围一旦形成,才会对那些妄图挑战公序良俗的人形成有效的震慑,反之他们的气焰将越发嚣张。 说到底,无论是公权力机关作风的转变,还是对社会公德的坚守,都离不开人们的主动作为。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公共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公德受到挑战的时候,不妨少一点“忍术”,多一点“出头”的勇气,以实际行动改变不正常的社会风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