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泰来
春节过后,济南市济阳县东盐村就停了自来水,村民只能靠村头的消防栓保证基本生活用水。自来水一停就是8个月,影响了上千人,这么大的民生问题就没人管? 其实,停水的原因并不是单纯自来水公司不作为那么简单。不断有村庄接入自来水管网,“村多水少”,处于主管网末端的东盐村水压上不去;村里的管道是村民自己集资铺设的,管网不太合理,这两大原因成了村民吃水的拦路虎。 所以,单纯谴责水务部门不作为似乎并不客观,而且,村里此前用水出现问题,水务部门也曾进村维修。此次停水后,水务部门也曾进行调查,并给出暂时的解决办法:用消防栓限时限点供水。 但停水的两大原因也带来两个疑问。首先,既然不断有村庄接入自来水管网,那么相关部门有没有预想到会出现水压不足的问题,未雨绸缪,尽快改造升级管网? 媒体介入后,济阳县水务局表态将筹集110万元资金,半个月内改造完主管网,行动不可谓不迅速,但此前为什么一直没有这样的效率? 其次,3年前通自来水时,水务局只负责主管网,村民自筹资金铺设村内管道,最后管道过细,影响了通水效果。虽然已是陈年旧事,但是当时相关部门即使拿不出资金,如果能给予工程指导或建议,村里的管网是不是可以避免出现问题? 其实,和东盐村类似的事情在农村并不鲜见。现在城镇化浪潮狂飙突进,大量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变。他们也盼望得到和城里人同等水平的水电、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但目前不少农村地区因为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导致公共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位,出现类似用水难的问题。 不可否认,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有着不小的困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另一方面,如果相关部门能更加关注民生,特别是多往基层和农村看一看想一想,那么,也就不至于面对村民停水8个月的难题而拖沓了。 (作者为本报机动新闻中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