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愿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助学中 |
刘盛兰善举赢得尊重,自己没一分存款 | |
- 2013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病床上的刘盛兰仍然惦记着他救助过的学生。本报记者 韩逸 摄 |
|
本报记者 孙淑玉
10月5日,距离刘盛兰91岁生日还有9天,老人从招远市人民医院出院后,搬到了烟台市芝罘区的福盛老年公寓。老人的房间阳光充足,窗明几净,这里有护工贴心照料,还有“邻居”聊天作伴。听到护工们说“我们都是您的闺女”,老人开心地笑了,“住在这里很满意,一万个满意。” 靠拾荒资助学生 这个温暖的老人身边演绎着一段段温暖的故事。从最初朴素地想借助助学助困找个孩子养老,到现在全国各地涌现很多孩子愿意帮忙和照顾,刘盛兰用自己的行动和智慧点燃了大爱,也感化了很多人。 在多次拒绝住进敬老院后,许是深感身体状况不佳,老人终于答应烟台一家老年公寓的邀请搬来了烟台。在得知这位无私的老人要入住时,不少护工都抢着要照料老人,想给他更多温暖。 出名和随后带来的一切似乎并没给刘盛兰的生活带来更多变化,他依然对自己吝啬地只肯花点钱买白糖,吃得也多是熥出来的简单饭菜,尽管邮寄来的衣物并不少,也鲜见他穿上。只是在提到大家对他的照顾和看望时,他会忍不住露出豁牙,连连感慨“高兴得不得了”。见了生人会不由地叨叨常来看望他的儿孙和那些不远千里默默关注的好心人。 病床上仍不忘助学 尽管已渐渐成了招远的名片,刘盛兰却依然不习惯麻烦别人,生病住院期间他坚持不肯转院到医疗条件更好的招远市人民医院。在好不容易被劝服来到烟台的老年公寓时,身体刚刚恢复的他又坚持自己吃饭,不愿让护工受累。 刘盛兰的影响不仅仅在个人,从最初身边人的不理解到天南海北好心人关注并加入到助学队伍中来,刘盛兰的感召早就走出了招远的蚕庄小镇,越来越多的人想加入到助学的队伍中来,甚至还有志愿者队伍要以老人的名字命名基金,把助学和公益做下去。在时隔近两年再看到病重的老人时,刚刚有所恢复的他精神依然矍铄,嘴里心心念念的还是助学和那些曾经帮助过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