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中国人”王全杰 |
人大代表任期内,提出的建议和议案多次被国家采纳 | |
- 2013年10月1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今年6月22日,皮革专家王全杰获评“科学中国人”。
| | 在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内,王全杰一次次将百姓意见带到中央。 |
|
本报记者 曲彦霖
他是人大代表、皮革专家、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烟台大学教授……王全杰以一个敢说话的人大代表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为大家所熟识。今年6月22日,王全杰又以“科学中国人”的美誉站上了“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领奖台,这无疑是对他个人贡献的高度赞誉。 工作中,看重责任和认同感 伴随着媒体上王全杰频频的出现率,在人们的眼中他是个“敢说话”的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内,王全杰将百姓意见带到中央,提出建议和议案67件,其中“废止举手表决、鼓掌通过和同意选票不动笔的办法”、“建立政府官员财产公示制度”、“限制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销售和出口”、“整治路桥收费管理”、“推广乙醇汽油”等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而且部分已被国家采纳。 颇有名气的王全杰,在他背后众多的称呼和头衔中,他自己最中意的是哪个呢?“王教授”?“代表”?出人意料,他说自己最怀念别人喊他“王工”,作为一名皮革专家,他曾在生产第一线奉献了20载,“王工”是对他那段经历的一种记录。“称呼是一种认同感。” 生活中,时髦而淡泊 在烟台大学记者找到了王全杰的办公地点,也见识了他的办公生活中的另一面。他的办公室比想象的简单得多,除了办公桌,书柜和成品包是占地最大的了,指着一排彩色的成品包包,他兴奋地介绍着,这用的是现下流行的“果冻色”。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时髦词。 坐了许久,记者发现沙发后的窗帘一直掩着,好奇地掀开,窗帘后的窗台上,赫然摆放着一排奖杯,让人不由为之惊叹,而王全杰对此却置若罔闻。 有说真话的机会 不说那是错的 “忧国忧民王全杰”排在微博搜索首位,他的博客访问总量多达30多万次。他说,微博是他用文字说话的表达平台,但有人觉得他是个“爱挑刺”的代表。 “有说真话的机会不说那是错的。我特别不喜欢挑刺,我也想做个更本分点的好人,只是我的‘忍耐阈’太低。让大家误解我是个挑刺的人。”他笑称“忍耐阈”是他自创的词语。 “不管怎么样,我认为,说平常话就是了。”不但在会上,平日里他也是这样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