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子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饭补福利,应该对平价饭菜更加珍惜。食堂管理者也不妨多听听学生的意见,通过饭菜品质的提高和供应方式的改进,改变校园食堂里的浪费现象。 本报评论员 娄士强 烟台大学有这样七名保洁员,他们连续五个月坚持在学校餐厅的一张固定桌子上吃学生剩下的饭菜,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家庭贫困,而是想提醒学生节约粮食。本报报道之后,这件事在该校学生中引起热议。(本报今日A12-A13版) 七名保洁员的良苦用心确实值得敬佩,看到此情此景,那些把大量饭菜剩在桌上的同学,难道就不为自己的行为汗颜吗?但食堂的管理经营者也要考虑一下,产生这么多剩菜剩饭,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说食物浪费,人们往往就想到了高档餐厅和一些定点消费场所,像大学食堂这样带有一定公共服务性质的地方,反倒容易被忽视。尽管这里没有什么海参鲍鱼之类的高价菜品,但是前来就餐的人非常多,少部分人的浪费也会形成惊人的总量。更何况,存在浪费之风,对学生日后的行为方式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因如此,七名保洁员吃剩饭,是对学生的一堂教育课。 相比完全商业性的餐厅,高校食堂饭菜得益于教育部、财政部给予的补贴,要比市场价便宜不少。北京大学的农园食堂就因为价格上的“优势”,吸引了很多校外的就餐者,一度出台了馒头限购政策。那些抱着“饭菜是我买的,吃掉扔掉都一样”想法的学生,应当多想想一粥一饭来之不易。 当然,勤俭节约不能光靠人们的自觉性,食堂的管理者也可以发挥积极作用。现在很多学校食堂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的,缺乏有效的监管。常有学生反映学校饭菜味道不好,分量上还存在“一份吃不饱,两份吃不了”的情况,剩下饭菜也是无奈之举。食堂管理者不妨多听听学生的意见,通过饭菜品质的提高和供应方式的改进,改变校园食堂里的浪费现象。就像青岛科技大学负责餐饮的老师提出的那样,学校餐厅负责人应该多到餐具回收处观察,看看剩下较多的是什么,以此作为提升管理水平的依据。 不光是学校,一些机关单位的食堂也存在类似情况。平价甚至低价的“剩宴”,是对国家公共资源的浪费,更值得人们重视。即便没有保洁员“以身作则”,剩在桌上的饭菜本身就是最好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