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计划”第一批入选名单于近日正式发布。这一计划准备用10年左右时间,遴选支持1万名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万人计划”不光瞄准诺奖 娄士强:有人将“万人计划”理解成“选100人冲击诺奖”,这其实是误读。“万人计划”是一项国家人才工程,该计划2012年9月就正式启动了,包括遴选三个层次的人才,100名具有冲击诺贝尔奖、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杰出人才是第一层次,只是其中一项。 赵丽:我国本土科学家在诺奖自然科学类奖项的零收获,令很多人感到遗憾。这可能是许多人只关注第一层次的原因。 许建立:冲击诺奖,需要规模庞大又极具潜力的人才队伍做基础。而“万人计划”的人才结构确实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形式,覆盖面很广。 保证人尽其用很关键 许建立:从媒体报道来看,国家对“万人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相当大,使他们能够在宽松的政策下,安心搞科研,一心谋学术。但是如何做到公平、公正选拔,使真正有潜力的人才进入“计划”,如何合理利用政策,都需要慎重对待。 赵丽:如果制度不严密、执行不透明,优厚的扶持政策很可能会成为“肥肉”,被一些不安心搞科研但善于钻营、有关系有门路的人抢了去,那样的话就事与愿违了。 娄士强:“万人计划”本身就包括了三个层次人才的遴选,到底谁归属哪类人才,应该享受何种待遇,评选的过程相当重要。这就需要一个严密的评价体系,需要公开透明的制度规范,保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避免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也避免埋没了人才。 提升科技实力是系统工程 娄士强:我国有十几亿人口,具有科研潜力的人还是相当多的,不能光把眼睛盯在“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上。 赵丽:要让更多人投身科研并发挥出潜力,首先需要一个公平、宽松的学术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需要按资排辈、上下钻营,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娄士强:教育也很重要。应试教育压制了少年儿童的创造力,如果这个“笼子”不打破,等他们成年之后,就算是提供再优越的条件,恐怕也来不及了。 许建立:而且,自然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的研究,很多时候不是速成的。要给真正的科研工作者足够的时间和自主权,让他们有信心有动力去坐“冷板凳”,不能急于求成。 娄士强:所以说,要想在科研创新方面再上台阶,仅凭“万人计划”这样的人才工程是远不够的。这是一个全社会都应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百年树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