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群 丁宝桢抵外侮倡办机器局 丁宝桢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进士,同治二年(1863)来到山东先后任按察使、布政使,同治六年(1867)升任山东巡抚。在与捻军作战过程中,丁宝桢亲眼见识了洋枪洋炮的威力。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日本派兵侵略台湾,山东海防面临危局,丁宝桢“闻日本构衅,遂密陈海防计,请设泺口制造机器局”。他派熟悉洋务的道员张荫桓赴沪,力邀时在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任职的科技人才徐寿、徐建寅父子来鲁工作。身为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船舶专家的徐寿(字雪村)不愿中断手头译书,便以健康为由婉拒,委其次子徐建寅(字仲虎)前来。 徐建寅约于光绪元年(1875)秋天抵达济南。此时的他已是一个日渐独立的科学家。这位来自江苏无锡的青年才俊,自小受父亲徐寿熏染,好读经史,并深入钻研自然科学。23岁时与父亲奉调上海江南制造局,从事轮船、枪炮、机器等设计制造工作。 丁宝桢与31岁的徐建寅见面倾谈,对这位候选同知的印象是“志正才明,洞精西学”。丁随即委徐以山东机器局总办之职,并且选派按察使衔、济东泰武临道薛福辰为副手。徐建寅当时只是同知衔候选知县,级别比薛福辰低了一级。如此安排,可见丁在用人上的不拘一格和对徐之器重。后来,徐建寅也不负丁之提携之恩,出色地完成了建厂任务。 建厂的第一步是遴选厂址。徐建寅经过实地勘察和多方面了解,选址在“不切近海口”、“水陆运输便利”、附近又盛产煤铁的济南北郊。在徐建寅看来,此地有三大有利条件:“设厂内地,不为彼族所觊觎,万一别有他事,仍可闭关自造,不致受制于人,利一也;附近章丘、长山等县,煤铁矿产素饶,民间久经开采,但就内地采料,已觉取资无穷,纵有闭关之时,无虞坐困,利二也;秦、晋、豫、燕、湘、鄂各省,由黄运溯流而上一水可通,将来制造军火有余,可供各省之用,转输易达,利三也。”丁宝桢对此极为满意。 躬身制造,徐建寅安设备不雇一名洋匠 按照丁宝桢不雇洋匠的指示,徐建寅自始至终坚持自主办厂的方针。洋务运动伊始,各地创办机器局通常都是“借材异域,聘请洋员”,不仅耗资甚巨,而且受人所制。徐建寅对于总体规划、建厂盖屋、置办机器、选工募匠等都一手操办,自主创造。丁宝桢称赞其“胸有成算,亲操规削,一人抵洋匠数名”。 1876年春,山东机器局基建工程全面铺开,徐建寅亲自督员兴建西式厂房。其间,工料齐备,井井有条,各级人员和工匠勤奋苦干,不到半年,机器厂、生铁厂、熟铁厂及包括蒸磺房、合药房、碾药房等若干生产用房的火药厂等十余座建筑先后落成,各厂四十尺至九十尺高的十余座烟囱也拔地而起。小清河北岸的赵家庄,自此变身山东近代工业的新城。作为一家兵工企业,自是戒备森严,四周垒有带垛口的圩子墙,墙外挖有城壕。其圩子门匾额为“造化权舆”四个大字,含擅制器械之意。进去后另有厂门,上书“机器总厂”四字。 丁宝桢曾称赞徐“一切皆系自出心裁,绘图定造,器精价廉,毫无浮冒”。丁氏所说“器精价廉,毫无浮冒”,是指徐建寅订购机器一事。为购置机器设备,徐建寅几次亲赴上海,走访多家洋行,反复对比询价,最终确定购买英国蒲恩公司的蒸汽机、蒸磺机、车床等,总计用银40万两,无一文乱花和掖入自己腰包。在沪订购机器的同时,他物色了一批能工巧匠。洋匠工价昂贵,香港、广东的工匠价格也不便宜,于是,徐建寅除在上海招募,还在工价较低的浙江、河北以及济南当地雇用工匠。同年10月,开始安装机器设备。徐建寅亲自开箱验收,布置装配,还请来弟弟徐华封协助,他们指导工匠夜以继日地工作,用时两个多月,完成全部机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1878年6月29日,《捷报》登载英国人莫理逊《自镇江至天津的旅行记》,其中写道:“泺口机器局距济南府数里。这机器局值得注意的是,一切厂房、一切西洋机器……全部系在中国人监督下装配起来的,没有雇用一个外国人。所有的机器都完美地转动着,没有丝毫震荡。这种良好的成果应归功于总办徐(建寅),即上海的徐(寿)之子。” 翌年,山东机器局竣工投产,1875年至1878年三年间生产火药累计达14万磅;1879年,年产火药11万多磅、子弹5万粒、炮弹2950颗、铅丸10.5万粒。至此,山东省内的登荣水师、烟台练军每年所需的火药皆可以由机器局自行供应,不必再向外洋采购,同时还支援四川等省,并且,山东机器局“制造的各种军火悉皆精良适用”,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研制无烟药,建厂元勋殉职 1877年2月,丁宝桢升任四川总督离济赴京,带去山东机器局试制成功的英式枪16杆和铅丸4匣,呈交总理衙门检验,并转神机营试用。继任山东巡抚文格到任后,对徐建寅信赖有加。在徐建寅主管下,山东机器局进行了扩建,开始用硫磺、硝酸钾等生产黑色火药。 建局初期,徐建寅就曾提出开发山东煤铁矿藏问题。山东机器局在章丘购买煤田,开创了山东机器采煤第一矿,向山东机器局供煤一百多万斤。文格到任后,又在章丘买煤田50亩,扩建煤矿,并在局内修筑3尺宽小铁轨铁路,直通黄河岸码头运煤,开济南乃至山东铁路运输之先端。 同年7月,徐建寅主持筹办山东机器局大功告成,经由山东巡抚文格“送部引见”,徐建寅离济赴津。途中,奉命以驻德国大使馆参赞名义出洋考察。由此,他成为从济南发轫的中国第一位出国考察的科技外交官。在欧期间,他考察了德、英、法等国80多家工厂和科技部门以及三国的海军及所造兵船。他还受托为国内订造了两艘铁甲舰船,这就是清政府北洋舰队中的两艘主力舰“镇远”和“定远”号。回国后,他先后任金陵机器局会办、马尾造船厂提调、汉阳钢药厂督办等职,官至道员。 1901年,为打破洋人封锁,研制急需的无烟药,徐建寅在汉阳钢药厂合药拌料时遭遇爆炸,与十几名同事一起不幸罹难。湖广总督张之洞十分痛心,含泪写就一联:“中华化学更有几人,从此广陵成绝调;今日军资为第一事,痛哉欧冶赴洪炉。” 文格离任后,继任山东巡抚都对山东机器局格外重视,继续斥资扩充山东机器局,增大军火生产能力。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8月,山东机器局更名为山东兵工厂;日伪时期成为新中华火药厂;抗战胜利后,改为济南兵工总厂;解放后先是叫新城化工厂,后来称山东化工厂,现在是山东北方现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这座诞生在洋务运动中、有着一百三十多年历史的军工企业,已成为航空航天、电子、船舶、汽车等行业特种非金属材料专业生产基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重新焕发了青春。 山东第一家近代兵工企业——山东机器局创建于清末,倡设者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操办者是科学家徐建寅。山东机器局竣工投产后,山东省内的登荣水师、烟台练军每年所需的火药皆可以由机器局自行供应,不必再向外洋采购,而且山东机器局“制造的各种军火悉皆精良适用”,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徐建寅正是中国近代化学先驱、船舶专家徐寿的儿子,徐建寅还受托为国内订造了两艘铁甲舰船,这就是清政府北洋舰队中的两艘主力舰“镇远”和“定远”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