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3年10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是教育的基石。一个好家庭,胜过一所好学校;一位好家长,胜过好教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引起家庭的重视,但是家庭教育的错位、缺位、不到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家教的错位问题,给家庭教育,甚至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了根本性的障碍。改变家教错位的现状成为当今家教之急,也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当务之急。 家教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家教目标的错位和教育行为的错位上。 首先是教育功能和教育目标的错位。从教育功能上讲,家庭教育应主要是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重在从小培养阳光的情趣、健康身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家教育人之根本,一个人有了好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才是成长的基础。但是,我们更多的家教目的没有定位在成人教育上,而是定位在成才教育上,把孩子的智育、升入重点学校等目标放在第一位,甚至做为家教的唯一,家庭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单位,家长成为科任教师的助教。因此,由于家教的错位,造成了家教德育的缺位,影响了孩子良好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 其次是家教目标的错位。由于家教的基础性和特殊的养成教育环境,家教的目标应注重远期目标和根本目标,也就是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长远发展规划,但是家教的现状却是把家教目标定在近期目标,甚至定在一次次的“起跑线”上。这种急功近利的目标追逐,使家庭教育与家教本质相距渐行渐远。 而家教行为的错位首先是家教的缺位。由于家庭重智轻德的价值取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能否成才关键在学校,只要交给学校家长不用教育,造成家教缺位;还有就是家长外出务工、孩子留守,孩子缺少父母教育,造成家教的缺位;还有的家长认为“树大自直”,放弃必要的教育。因为家教的缺位,使青少年成长缺少了必不可少的培养。 其次是家长强制孩子接受家长的教育安排,造成孩子不堪重负,产生厌学,甚至对抗。大部分家长根据自己的理想给孩子在学业上定的指标往往超出孩子的实际,常常将自己的孩子和学业成绩最优的孩子相比,将自己目标强加给孩子。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孩子除在学业上为孩子找家教增加负担外,还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特长班等,使一部分孩子晚上不自由、节假日不能休,使孩子的发展没有自由的空间。 再有就是家长溺爱孩子,在生活上无度满足,要星星不给月亮,使孩子养成不求上进的习惯。由于家教行为的缺位和错位使家教正当育人功能大为弱化。 家教的错位、缺位和不到位,导致青少年成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问题:中小学生厌学者增多,热爱劳动者减少,追逐分数、升学的近期目标的增多,眼望星空、胸怀大志的减少。其次是家庭矛盾突出。由于家教的错位问题使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家长对孩子不满意、恨铁不成钢,孩子对家长不满意,恨家长不理解。再次就是师生矛盾和家校矛盾突显。在学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教师难当、学生难教、学校难办”。 要改进和加强青少年教育,解决家教的错位问题是当务之急。 首先是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要特别重视家教问题,有效解决家教缺位和不到位问题。要让家长充分认识到“你们是你们子女的第一个和最有影响的教师”,“你们有责任积极参加对孩子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者”。要达成“养不教、父之过”这样一个共识,在社会上形成家教重要的文化氛围,在学校形成主动对接家教的工作机制,在家庭形成不尽家教有过,没有适合的家教就会真的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认识。 其次是呼吁家教要把对孩子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家教的核心内容,有效解决家教功能的错位问题。对于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必须有机结合,目标一致,但又各有侧重。 家教要改变“学校化”的教育模式,首先要修正教育目标,要更新教育理念,要改变重智轻德的观念,树立成人比成才重要、成长比成绩重要、上进心比进步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的观念。 其次要改变家教方式,要放手让孩子学会规划自己、管理自己,要在家庭中创造让孩子劳动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关爱。 再次是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教的指导,有效提高家教的质量。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要重视家教,为家教创造好条件,为社区实施家长教育创造条件,要协调安排好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对家庭的教育;要组织好优秀的家长进行现身说法,让家长影响家长。各学校要办好家长学校,发挥自身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挑选有经验的家长做家长学校辅导员,选择有说服力的学生讲家教的体会等。 总之,要全面提高青少年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家庭错位问题,使我们的家长担负起家教的责任,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教育。 (宗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