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侄媳妇胜过亲闺女” |
市道德模范辛长芬照顾残疾大伯20年带动全村敬老风气 | |
- 2013年11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
|
| 被侄媳妇照顾得妥妥当当,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
|
提起龙山街道大城后村的辛长芬周边村民个个都会竖起大拇指。“对她大伯可孝顺了”“心地很善良”,这是大城后村村民提起辛长芬说得最多的几句话。11月1日记者来到大城后村见到了远近闻名的“孝侄媳辛长芬”。 本报见习记者 杜彩霞 通讯员 尹延芳 “大伯本是暂住,一下住了20年” 1日上午九点,记者到大城后村辛长芬的家,辛长芬刚刚从工作的地方赶回来,常年要照顾大伯,辛长芬没有什么全职的工作,只是有时哪里需要短工就去哪里干点活儿。“家里离不开人,看着别人出去挣钱羡慕,自己有机会也得补贴家用啊。”辛长芬笑着对记者说。 辛长芬今年42岁,照顾大伯王赞仁已有20个年头。王赞仁自幼残疾,双腿行动不便。“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大伯也没有成家,这辈子无儿无女,他身体又不好。”辛长芬说。大伯的这些情况是辛长芬嫁到大城后村之前就知道的。由于大伯是一个人,一直跟着辛长芬的公婆,后来辛长芬结婚后,下了场大雨,大伯住的房子塌了,于是辛长芬主动让大伯住到了自己家。“那时候是说先暂时住着。”可这一暂时住,就“暂时”了20年。“后来也有人提过再让大伯出去住,他不愿意走。他在这儿呆着,我也习惯了,住就住吧,照顾他还不是我做小辈的本分么。”辛长芬说。大城后村村支书王书栋说,“王赞仁老人无儿无女,今年84岁了,他早几年的时候就符合进敬老院的条件了,但是辛长芬把他照顾得好,他不愿意走。” “她是胜过亲闺女的侄媳妇” 辛长芬在照顾大伯的20年里,还要照顾着常年生病的婆婆。“记得有一次婆婆住院有半个月,我们家和孩子的叔叔家轮流照顾,轮到我们家时,我得把明天要吃的饭提前准备好,嘱咐给孩子,然后让孩子照顾大伯吃饭。那时候儿子刚上初中,那段时间真觉得苦了孩子了。”辛长芬说。在辛长芬的眼里,老人、孩子是世界的全部,在她的心中排名最后的是自己。和她交谈过程中她很少说到自己的感受,还有自己生活的辛酸。婆婆生病,还要照顾家里的大伯,那段时间是辛长芬回忆起这些年最难的一段时间,但她说还是苦了孩子和生病的老人。 王赞仁老人被她照顾得无微不至,说起自己的侄媳妇王赞仁老人总是赞不绝口,“这个侄媳妇堪比亲闺女。”村书记王书栋对记者说,“辛长芬家每顿饭两个菜,一个‘硬菜’,一个‘软菜’。硬菜是孩子吃,软菜是老人吃。”辛长芬家的“硬菜”,可不是什么鱼肉,而是火候比较轻的,适合年轻人吃的。而软菜就是专门给大伯吃的,如炒鸡蛋、豆腐。大伯84岁,牙口不好,吃不了硬东西。辛长芬每次赶集都会专门挑软的水果卖给他,但是大伯不吃香蕉,“他说香蕉吃起来能让他想起地瓜的味儿,他那个年代吃够了地瓜。”辛长芬说。 一个人带动了全村的敬老风气 辛长芬是一个个性爽朗,乐观,心地善良的人,她把家里收拾得可以说是一尘不染。说起自己的家,辛长芬前几年还有个小心愿,那就是重新盖一下房子。“前些年就想重新盖一下房子,村西头一眼就能找到我家,我家房子最旧了。但是想想重修了之后门槛加高了,大伯进去出来就更麻烦了,修房子的事也就是想想算了。”房子不修了,那么辛长芬的其他心愿呢?那就是孩子学习进步,老人长寿健康。 辛长芬的儿子今年上高二,辛长芬的愿望就是儿子好好学习将来能有出息。至于家里的老人,她的观点一直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跟血缘没什么关系,这是亲人间的亲情。辛长芬照顾大伯的事迹早就成为了村里的美谈,“前些年,村里有一些人家不照顾老人,对老人不尊敬,后来辛长芬这个典型树起来很多人都有觉悟了。整个村的风气都好了,感觉整个村子的平均素质都提高了。”村书记王书栋说。 在今年的济南市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中辛长芬获得敬老爱亲模范的荣誉称号,辛长芬说,“真没想到能评上,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担不起这个称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