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伯成
帝乙,商朝国王,姓子名羡,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帝乙在公元前1101年继位,公元前1076年病卒,葬于殷。在位26年,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纣王)继位。 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又被后人称为帝乙大帝。伏琛的《三齐记》说东平陵是殷帝乙之都城,于钦的《齐乘》对此反驳说:“契至汤八迁,自汤至盘庚五迁,并无都齐者,况帝乙乃武乙之子纣之父也。武乙帝乙皆居于朝歌,逮纣而亡,岂有此地。”于钦之说,对于正规之都城的设立来讲是成立的,但是有两种情况难以否认。一是殷商处在游牧时期,虽然盘庚以后农业得到了大的发展,但还不能说脱离了游牧习惯,为了游猎的方便,在水草茂盛、麋鹿成群的东平陵之地设一据点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这类似于后世的陪都。二是周文王与帝乙是同时代人,文王是一代枭雄,已经从陕西开始了向东扩张。商朝晚期,国势日衰,东方夷人各部趋于强盛,“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后汉书·东夷传》),不断侵袭商统治地区,尤以活动于今山东及江苏北部一带的尸方(夷方)及江、淮之间的淮夷为甚,严重威胁商朝后方。西方周族之崛起,威胁商朝西面,欲移兵攻周,在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大规模聚集、检阅军队。东夷又乘机大规模攻商,迫使帝辛全力经营东南。帝乙相对于周文王是个无所作为的君主,因惧怕周之威胁而东迁,另在东平陵建都,作退守之备,也为合理的历史推理。 正因为东平陵始终没有作为商的正式都城,所以才不被西周重视,也就没有遭到战争之破坏,这正好给新王朝的利用带来了方便,后来成为控制东夷的经略之地,所以西汉建国后,于公元前186年,吕后封其兄子郦侯吕台为吕王,“割齐之济南郡为吕王奉邑”(《后汉书》),就以东平陵为治所。事过6年,于公元前180年,吕后病死,陈平、周勃诛杀诸吕,吕台奉邑也被废。文帝即位以后,于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封齐悼惠王之子刘辟光为济南王,治所(首府)设在东平陵,并置历城县,属于济南国。 两汉时,东平陵成为东方一个十分重要的城池,早在宋朝,诗人陈师道就在《后山丛谈》中曰:“齐之龙山镇有平陵故城,高五丈四,方五里。附城有走马台,其高半之。”元朝于钦在《齐乘》中也曰:平陵城“雉堞高竣”。这里还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汉景帝时,王国与朝廷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景帝采用晁错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一些诸侯王反对,于是发起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吴楚七国之乱。东汉建安十二年,黄巾军徐和、司马俱杀济南王刘赟。 东平陵的手工业和冶铁业发达,汉高祖在此设有工官和铁官,是全国八大工官和44处铁官之一。 东平陵城曾长时期成为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遥想这座可能是殷商都城的古城当年宏大壮观的规模,如今一切都在历史的变迁中风化,成为尘封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