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枣说 冯燮 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当日齐鲁晚报·今日枣庄《浪费无处不在》一稿报道,一些市民盲目攀比,一年能换俩手机;大讲排场,买车遵循排量大;吃饭讲好看,剩菜剩饭多。这的确令人深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的诗已为大家所熟知,加上今年年初实行的“光盘行动”就是一项提倡勤俭节约的有力措施,活动发起之初,受到公众的积极响应,可时至今日又出现剩菜剩饭多这一局面,有悖“光盘”之初衷不说,也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其实2006年由联合国确立的“世界勤俭日”,旨在号召人们勤俭节约,以共同应对日益严重的资源危机,进而促进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仅将勤俭理解为对粮食的节约,本身就显得太过狭隘,更何况一些人还做不到,这的确是一个警示。 就字面意思而言,勤俭就是勤劳节俭。古人就说“勤可以修身,俭可以养德。”俗话也说“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可见二者是缺一不可的。从现代意义上说,既要不断地劳动创造财富,又要注重节约资源。 然而现实中,比如有的年轻人宁肯“宅”在家里当“啃老族”也不愿出去干点事,孩子不愿干家务等,正所谓不勤。有的人大把花钱、疯狂购物,买来一大堆东西闲置在家;盲目攀比,追求名牌;宁愿支付塑料袋的费用,也不愿随身带着环保购物袋;厕所水龙头中的水哗哗流个不停;人去灯不熄;垃圾桶里还有可以用的书本、纸张、文具等,乃所谓不俭。这些现象并非个例,暴露出对勤俭认识和理解的缺乏。 勤俭是建立在“勤”和“俭”的结合上,只有勤奋才能创造劳动成果,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两者相加,创造的成果才会越累越多,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有了对勤俭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它作为一种生活理念,普及为民众生活的惯性认同,贯穿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细节上,成为我们的生活习惯,这不但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秉承,也是践行“世界勤俭日”的宗旨。
|